阅览中国历史,你会看到一个奇女子。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离经叛道,为爱私奔;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才华横溢;
在那个“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年代,当丈夫移情别恋,她又果断决绝,不卑不亢……
她,是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
相传,当年司马相如还是一个落魄书生,以一曲《凤求凰》得到卓文君的青睐。
卓文君不顾富豪父亲反对,与司马相如深夜私奔。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富家千金爱上穷书生的故事,婚后的生活注定是艰难的。
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富家之女也能独当一面,当街卖酒维持一家生计。
为了一份心仪的爱情,甘愿舍弃奢华,选择艰苦,单是这一点,便足以让人竖起大拇指。
正所谓:有情饮水饱!两个人在闲暇之时琴瑟和鸣,心意相通,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幸福而快乐。
过了几年平平淡淡的日子之后,两人的婚姻和爱情,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赴京上任,飞黄腾达。
再不久,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喜欢上了一个茂陵女子,慢慢冷落了卓文君,甚至动了休妻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他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
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面写着一行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慧如她,一下子就看懂了其中真意:一到万全是数字,但是唯独缺少“亿”,即是“无意”的意思。
卓文君读了以后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于是回信一封,全信如下:
《怨郎诗》
一朝别后,
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的构思实在太过巧妙!
上阙以一开头,以万结束;下阙又以万开头,以一结束,构成数字回环,整首诗浑然天成,毫无辞藻堆砌之感。
一朝别后,
二地相悬。
诗由别离写起,“二地相悬”,一个“悬”字,有着诗人多少牵挂在里边?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一语道出别离之久,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司马相如的思念,以及内心的煎熬。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分别之久、相思之苦,让诗人连曾经钟爱的弹琴,也变得索然无味;想给丈夫写信,却又不知道投递何处,这亦成了诗人心中的无奈。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这一句写出与夫君音讯全断,只好天天在十里长亭盼着丈夫归来的思夫之情。
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天天思念,却始终不得相见,在失落之余只好“把郎怨”!
到这里为止,是这首诗的第一层意思,把诗人在与夫君别离后千盼万盼的情思,写得淋漓尽致。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这一句将诗意直接过渡到第二层。在这一部分,诗人借景言情,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怨和心灰意冷。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自己一人有如那孤雁,月圆之时却不能与夫君团圆,诗人内心何其愁苦!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日日烧香问上天,丈夫却依然杳无音信,即便是在炎热的日子里,诗人心里也无比寒冷,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何其深重!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冷雨浇花端”,“桃花随水转”,“风筝线儿断”,这些意象,似乎在着力表现诗人心灰意冷和幽怨。
君已无意,就像冷雨泼在我心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的决绝,就像那断线的风筝。
诗意含蓄,情感表现却极为细腻,读来伤怀啊!
“孤雁”,“圆月”,“冷雨浇花端”,“桃花随水转”,“风筝线儿断”,这些独特的意象,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怨。
当然,这一层也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思的,如“人人摇扇我心寒”、“心意乱”、“烧香问苍天”等,表现了诗人的幽怨,以及在得知夫君对自己无意时内心的慌乱和心灰意冷。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诗的第三层虽只一句话,以假设虚拟之辞,直接表达幽怨之情的同时,诗人似乎也是在暗示司马相如,要懂得换位思考。
通读全诗,一个“情”字,揪住了人心;怨而非怨,怨中有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