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让人想到古代女子在河边浣衣的场景,这是平常人的生活。在明清时期,宫中也有专门的浣衣局,这是皇宫专门洗衣服的地方。但是,我们都知道皇帝的龙袍非常珍贵,料子、绣工都是上乘,古代有没有洗衣液等不伤衣物的洗涤品,龙袍经常洗岂不是很容易毁坏?那如果不洗的话,岂不是有异味?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古人使用的去污剂。《礼传·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古人常用的去污剂是草木灰,这是一种很轻但是又具有碱性的物品,因而能达到去污的效果,而草木灰在干的时候会随风而去,湿的时候又容易随水而走,因此是洗衣服的好东西。
另外一个就是皂角,《冷庐杂识·油污衣方》中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皂角洗之,油化无迹。”这是天然的洗涤产品,使用它既能去除油污,又可以使衣服光泽如新。
然而去污剂就算再好,也抵不住龙袍的珍贵,从我国对龙袍和文物的崇尚程度来看,我们能明确的一点是古代制作服装的工艺远远比现代讲究,皇帝穿的龙袍更是其中佼佼者。它基本上用的是金线绣、织金、孔雀羽、缂丝等珍贵的材料,而万一水洗了,上面缀满的珠子都可能分崩离析,而金线这么多,水洗的话很容易勾破它。
那皇帝的龙袍一年都没洗过一次,在他身边的宫女妃子又怎么能忍受呢?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龙袍不是常服,而是吉服的一种,也就是说只有大事才会穿,比如说节日、寿诞和祭祀等。其次,内务府养了那么多绣工,几乎都是日夜不休,为皇帝妃子们制作衣服,而一件龙袍基本上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还需要2000多左右的工人帮忙,一般来说,平时龙袍都会好好地存放在樟木箱中,如果皇帝穿多了或者穿脏了,他就会直接换一件。
那么是不是皇帝其他衣服就会水洗呢?其实不尽然。皇帝和妃子的常服并没有珍贵到我们不敢想象,因而他们的日常衣服不可胜数,有些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待在放衣服的箱子之中,永远都不能面见天颜。
长孙皇后以节俭出名,《旧唐书》曾经这样记载:“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以为节俭是两三天换一次衣服,但她实际上是要求不穿洗过的衣服。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录马皇后“服浣濯之衣”看出来,如果长孙皇后真的穿洗过的衣服,史书还不会着重渲染吗?而马皇后穿洗过的衣服同样被称赞为节俭,这也意味着其他皇后妃子衣服都是来来去去,基本上不会穿第二次。
当然,我国历史上也有比较特别的皇帝,比如说唐德宗也曾因为没钱而穿洗过的衣服,而道光皇帝则要求臣子妃子们都不许穿华丽的衣服,要求他们穿打补丁的衣服,因而当时旧衣服成为了新的风潮。
至于上层社会兴起的熏衣制度,主要还是为了“润气通彻,贵香入衣难散也”,而不是为了再穿。当然,其他王侯贵族不一定有皇帝皇后的规格,所以熏过的衣服可能还是穿了多次。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担心皇帝龙袍不洗有异味,实际上是我们太“贫穷”,无法了解到上层社会的奢侈,对他们而言,因为不洗衣服而再穿时出现异味,根本不需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