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岁,楚霸王和范仲淹教给你三种智慧

2020-11-07 09:14:29 作者: 人到50岁,

人的一生不长,需要我们好好规划与珍惜,尤其是年过半百,更应该彻底丢掉三样东西,以此完善自身,否则的话,必然会一事无成。人到五十岁,究竟应该丢弃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每个人都在追逐眼前的足球,可当他们得到足球时,又要想方设法将它踢出去。诚然,人生的确如球赛,有时候比赛开局没有发挥好也不用气馁,如果在下半场将球踢好,其实也很容易翻盘。人过五十岁,就已经到了半百的年纪,开始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想要在此时将人生彻底翻盘,必须要学会懂得取舍,只有舍弃一些本该舍弃的东西,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成功的可能。人生应该舍弃哪几样东西呢?我们不妨仔细谈谈。

一、丢弃面子,重视里子

相比于世界各民族人民,中国人有一项特殊之处,即“爱要面子”。从定义上而言,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并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与此同时,面子也是一个人的自我心理状态,是社会公益伦理情趣中重道轻义的重要表征。

面子是抽象的,可是却深埋于每个人的内心,谁都想做一个“有面子”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将面子放在首位,将其视作自尊自爱的标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年过半百依然还在考虑面子,恐怕就有些失败了。面子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里子,人的修养与素质,不仅仅体现在外表,相反,其本身更侧重于内在,否则的话,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敌,以执着的信念与勇气,推翻了秦国的暴政,成为诸侯中最强的王者。然而,他本人在面对垓下之围时,却表现得异常颓废,甚至放弃了当初的信念,面对滚滚乌江水,只能横剑自刎,书写了一曲英雄的悲歌,说到底也只是为了自己面子的问题。霸王若是放下面子与高傲的自尊,乘小舟而去,再卷土重来,恐怕历史也将会因此而被改写。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一生清简,信仰佛教,从不考虑面子的问题,就连去世后也主张薄葬。正是因为如此,顺治墓才得以在几百年之间得以相安无事,成为清朝未被盗掘的几座皇家墓葬之一。

二、丢掉从众心态,学会独立思考

人类是群居动物,从众心理也印刻在基因之中。虽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是从概率学角度而言,大多数的真理仍存在于大众之手。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刻意“随大流”,将从众心态视作人生成功的法宝。不过人过五十岁,却应该懂得“与众不同”,既要认清事情的本质,也要懂得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己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云亦云”不可取,“随波逐流”注定会让人平凡。众所周知,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想学好国画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学习国画时,曾刻意模仿沈、周的风格,后又研究四王的下笔方式,从中受益良多。但与此同时,他也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直至其丢下思想包袱,摆脱从众心理,自己单独思考国画的精髓,才在数年之后掌握了其中的奥妙,从此攀上了国画艺术的顶峰。

三、丢掉冷漠麻木,学会忧国忧民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筋水泥阻断了邻里亲情,城市中人们匆匆的脚步,隔绝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人都在冷眼看待社会,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形之间让世界充满了冷漠的寒意。人过五十岁,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丢掉麻木与冷眼,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社会,以忧国忧民之心,寻找国家未来与自己人生的方向。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著作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的心中,始终饱含着对国家与百姓的热爱。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庙堂之远则忧其君”,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范氏家族在北宋年间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的奥秘,其实也正在于此。

曾有人认为,人过五十才努力,是不是有些晚了?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姜子牙80岁才遇到了周文王,佘太君100岁仍能挂帅出征,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才获得取经的资格,区区五十岁,才仅仅是开始。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