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伤离别:柳永与恋人分别时写下一首词,令人荡气回肠

2020-11-09 01:03:11 作者: 自古多情伤离

秋季是一个让人格外伤感的季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感慨——悲秋,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不遗余力去抒发的共同情感。

在柳永的笔下,此时的秋意渐浓,放眼望去是一派萧瑟的景象,加之天气接近傍晚,暮色阴沉,这样的景色在一场让气温明显下降的秋雨之后,更增添了一股耐人寻味的伤感。

在静态的景物的描写中,一声声凄惨的寒蝉的鸣叫声,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悲秋的凄凉况味。在一静一动的描写中,词人的所见所闻,处处透露着凄凉的意味。

前三句通过步步为营式的景色的铺叙,也为后两句词人的愁烦心虚和时间上的不得不离别的的设下伏笔。

他们分别的地点就在都门外的长亭,

长亭送别是由来已久的传统,长亭送别是非常有仪式感的送别。

恋人在这里为他摆下送别的酒宴,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意兴阑珊,他对眼前的酒宴毫无兴致。

因为词人的思绪正专注于倾听恋人所说的“留恋处、兰舟催发”。试想一下,

一边是恋人舍不得词人就这样匆匆离去的一抹温情,一边又是时间上已不允许再多留片刻的舟船即将出发的催促。此情此景,此情此境,这样的情感波澜让词人情何以堪呀。

其实这七个字虽然出自恋人之口,是对恋人的语言描写,写法上又属于侧面描写,但恰恰是从这一侧面描写中,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柳永以精练的、写实的笔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恋人口中的“兰舟催发”,用平直的语调突出了离别时间的匆匆和紧迫,虽然不是含蕴缠绵的欢愉,但就是这种平直更加显得真诚,更能看出他们平日里感情的深笃。

词人与他相恋的,并深爱的女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泪水是人的情感的外在表现,是情感的流露,他们舍不得就此分别。

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他的内心独白。因为词人想到了今天的分别之后,他们两人之间将便隔着千山万水,有时空上的阻隔,想再见一面或许真的很不容易了。

因为在古代的交通与通讯情况下,这样的分别预兆着以后见面会很难,甚至从此天各一方,再度重相逢的事情或许会很遥远,或许就成为了一生的奢求与渴盼。

在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在跨越星辰的时间中,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如蒙蒙细雨的烟霭,离别的伤感,惆怅的心绪,都是极容易引动人的情感的。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烟波江上使人愁”,正如柳永笔下的“暮霭沉沉楚天阔”一样,

虽然是不同的场景,但相同的意境,都很好地渲染了愁情。

张学友在《祝福》中用深情的歌喉将离别的感伤抒发得淋漓尽致:

伤离别

离别虽然在眼前

说再见

再见不会太遥远

若有缘

有缘就能期待明天

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伤离别,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别的感伤是亘古不变的,只不过每个人表达感伤的方式不同而已。

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人类情感的普遍认识,是人类离别情感的共鸣,也是柳永用艺术化语言表达出的人生哲理。

随着柳永用低沉哀伤的语调唱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时,全词伤离别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当离别发生在这个冷落凄凉的秋季夜晚,那萦绕在词人心头的、潜藏于心中的、不忍说出口的离情别绪就格外地强烈了

紧接离别的伤感曲调,词人又对舟船中即将度过夜晚旅程展开了想象,伴随着深幽旷远的旋律,浮现在词人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凄清的场景:

酒醒梦回时分,舟船徐徐地停泊在了岸边,此时天色微明,晓风吹拂着岸边萧萧的疏柳,夜空中一轮残月悬挂在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离别后的羁旅之情,清幽空旷的景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时绵绵不尽的伤感与愁绪。

结尾四句,词义从都门外长亭边的送别场景中跳脱出来,显然是词人运用了一笔荡开的写法,在艺术表现上构成了另一种情境。

因为这四句之前的所有描写都是以景寓情,这四句则不同,完全是情感的抒发。词人回想起他们热恋时度过的每一天,那是欢聚欢笑的每一天,是充满快乐、甜蜜、与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