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汪精卫!

2020-11-09 11:21:17 作者: 刺杀汪精卫!

晋城政法

1935年11月初,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蒋、冯、阎中原大战以来,国民党第一次召开这样规模的全体会议。

在日寇步步紧逼之下,这次会议颇受关注,人们对国民党下一步的决策拭目以待。南京、上海各家报社、通讯社纷纷派出最得力的新闻记者前来采访。

但记者们是不允许进入正式会场的,都聚集在国民党党部大院里相互寒暄,等待着开幕式的结束,只有那时才有机会和礼堂内的政客们近距离接触,探听所谓“内部消息”。

与礼堂外的焦急等待不同,礼堂内“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在台上精神焕发,致开幕词。刚刚拜谒中山陵归来的他,一改往日白色西装的精干形象,一身黑色中山服不仅显得老成持重,似乎也有更深的隐喻。他认为这次会议是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因此显得更是神采奕奕,讲得口若悬河。

讲台后边的蒋介石却与汪截然不同,端坐于位上,表情极为严肃。此刻,他心绪极其复杂,看着那些曾经的反对者,一边自鸣得意,一边盘算着如何独揽大权。正在出神儿之际,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思路。开幕式结束了,全体委员要到礼堂外合影。

可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竟然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刺杀”。

国民党“中委”们甫一出大礼堂,镁光灯“咔”“咔”闪成一片,政客们早已司空见惯。

看着大家走得差不多了,蒋介石才缓缓起身,拄着文明棍,向礼堂外走去。持枪的卫士赶紧打起精神,挺直腰板,作恪尽职守状。看到外面嘈杂的人群,不喜欢被围观拍照的蒋介石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即转身退回礼堂。

片刻,“中委”们排好位置,呈几道弧状,前坐后站。第一排正中,汪精卫也坐好了,旁边有一个空位,那是留给蒋介石的。众人伫立良久,却仍不见蒋露面。

“怎么还没来?”“人呢?”记者们议论纷纷。

国民党政客们也心生不满。

“诸位稍后!”汪精卫安抚众人情绪,并起身去礼堂内找蒋介石。

汪走进礼堂会议休息室,蒋正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汪趋身近前,显得很谦恭,缓声说道:“蒋先生,该去拍照了。”

蒋介石睁眼一看是汪精卫,也报以微笑:“哦!兆铭啊,我不去参加了,身子有点不舒服。”

“可各位已伫立良久,都在等候蒋先生啊!”汪精卫说。

蒋介石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亮,反过来劝汪精卫:“你最好也不要去,今天秩序太乱。”

正如蒋所说,今天各路人马首次聚会,面和心不和,相互猜疑,都带了持枪侍卫,确实有些风险。“可是……”汪精卫欲言又止,心中暗笑老蒋多疑,也罢,正好我独占鳌头。

“我是一定要去的,不然无法向大家交代。”说完,汪便大步流星走出礼堂,径直来到合照的正中位置,告诉众人:“不要等了!”

图片来源:电影《刺杀汪精卫》

“咔嚓!”,摄影师们早就准备就绪。就在合影刚刚结束,一声枪响打破了气氛,只见刚才还春风得意的汪精卫,霎时面部扭曲,鲜血从额角涌出,紧接着又是“砰砰”两枪射向肩部和背部,身中三枪的汪应声倒地。

院内顿时开锅一样,政客、记者大惊失色,喊声、尖叫声乱作一团。就在众人混乱之际,行伍出身的张学良已经迅速窜到一位记者身前,脚起枪落。持枪卫士们也如梦初醒,对着这位记者,准确来说是刺客,进行射击,刺杀汪精卫的记者立刻倒在血泊中。

蒋介石听闻凶手此刻已被击倒,便放心大胆地出来,连忙来到汪精卫身前,大声喊道:“兆铭兄!兆铭兄!”

汪精卫虽然身负重伤,却没有死,但脸色惨白,缓慢睁眼看向蒋介石,说道:“蒋先生,我死以后,你就要单独负责了。”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图片来源:电影《刺杀汪精卫》

可在场的人都明白汪精卫话中有话,意思是蒋介石为刺杀的幕后主使者。蒋汪二人明争暗斗多年,这让众人想不信都难。汪的太太陈璧君听闻此话,更是悲愤交加,怒目圆睁责问蒋介石:“你不要兆铭干,他可以不干,为何下此毒手?”

“这,这……”蒋介石更尴尬了,竟一时语塞,好在灵机一动:“还站着干什么?!赶快送医院啊!”

陈璧君也没完全丧失理智:“还有凶手!把他也一起送去!”

众人这才查验凶手身份——南京晨光通讯社记者。这位记者的真实姓名叫孙凤鸣。

国民党“二号人物”遇刺,举国震动。人们议论的焦点自然落在蒋介石身上。背着“主谋”的黑锅,蒋介石恼怒万分,命令戴笠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务必把主谋缉拿归案,以洗清嫌疑。

戴笠对蒋的命令不敢怠慢,立刻着手审问孙凤鸣。此时,荷枪实弹的宪兵将刺客的病房围得水泄不通,汪精卫手下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也坐镇审讯现场。

孙凤鸣由于失血过多,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但戴笠等人却心急如焚,想知道主谋是谁,片刻也不能多等。

“能不能马上让他讲话?!”陈公博以威胁的口吻质问主治医师。

“除非打强心针,但那样对刺客身体伤害极大,而且也只能维持几分钟。”医生答。

“管不了那么多了,马上打针!”陈公博发疯地说。

“打吧。”相比陈公博,戴笠更为冷血。

强心针果然见效,一针下去,孙凤鸣呻吟了一声,微微睁开眼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