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攻下4座重镇,汉武帝分别取4个大气名字,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2020-11-09 16:27:45 作者: 霍去病攻下4

原标题:霍去病攻下4座重镇,汉武帝分别取4个大气名字,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河西地区,指的是乌鞘岭以西即今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辖区,面积约 27. 8 万平方千米。在河西地区以南,有祁连山脉,又称南山,北为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的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统称北山。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走廊——河西走廊。

按现行政区的空间分布,河西地区介于内蒙、新疆和青海三省区之间,东接黄土高原,西与新疆相连,北为内蒙古高原,南邻青藏高原,正处于三大高原和新疆地区的结合部。由于中国有漠北——西伯利亚以及青藏高原的阻碍,很难向西拓展。因此,河西走廊几乎是中国古代沟通西域地区,唯一的通道。

原本,河西走廊并非中原王朝的领地,而是游牧民族的乐园。秦汉之前,河西走廊分布着大月氏、乌孙等二十六个部族。秦朝末年,匈奴冒顿单于横扫整个河西,奴役或逐走了当地的游牧民族。

从自然环境上来说,河西走廊是相当优越的。在黄河以及祁连山雪水的滋润下,使当地拥有了肥沃的土壤以及郁郁葱葱的草场。无论是从事农耕还是从事畜牧业,河西走廊都是极其适宜的。因此,当匈奴占据了河西走廊,向西能够控制西域,向南能够沟通西羌,向西能够直接威胁汉朝关中。

公元前126年,滞留匈奴长达13年的探险家张骞逃回了汉朝,并给汉武帝带来了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在河西走廊以西,存在着大量国家。只要控制了西域,就能切断匈奴之右臂,在汉匈战争中取得优势。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以骠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将,发动了第一次河西之战。首先,霍去病以惊人的速度穿越了西羌与匈奴的结合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匈奴浑邪、休屠部落面前,并且仅仅只用6天时间,跋涉千余里,斩获敌首8960级,斩杀2王,擒获浑邪王子。此战中,汉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全甲而还。

此战中,匈奴人被霍去病的闪电战打得晕头转向。但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第二次河西之战又打响了,领军者仍是匈奴人的苦主——霍去病。此战中,霍去病因粮于敌,猪突猛进,大败敌军,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2500 人,斩首30200级,擒获五个国王以及其他贵族69人,相国以下官员63人。

通过这次河西之战,匈奴在河西的势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霍去病占领了河西大部分地区。为了纪念这次辉煌的胜利。2013年8月6日,一尊“霍去病西征”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矗立于兰州市天水北路高速路口。在这尊塑像上,霍去病横枪跃马站于高出,俯瞰前方的强敌。在他身下,汉家的铁骑正向他矛尖指向之处急速前进。

此战后,浑邪王和休屠王因为屡战屡败,受到了匈奴单于的斥责。在单于的巨大压力下,浑邪王和休屠王被迫向霍去病投降。最终,浑邪和休屠部落得到了汉武帝的礼遇,并被安置在沿边五郡,为汉朝侦查匈奴的动向,是为“五属国”。

为了更好的控制河西,汉武帝在其故地之上建立了四大重镇为了镇压匈奴的嚣张气焰,并且提振必胜信念的民气,汉武帝为这四个郡分别取了个霸气无比的名字——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所谓武威,以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命名,用以纪念汉军将士在两次河西之战中的赫赫武功。

所谓张掖,乃是“张中国之掖”的意思。河西走廊,就像是一个巨人向西方伸出的强壮臂膀,而“张掖”正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正所谓“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掖”!

所谓酒泉,是因为当地拥有一条甘美的泉水,其味如酒。然而在当地,却有一个更美丽的传说。当地霍去病打到酒泉时,全军粮食已经吃尽,士气低落。于是霍去病将皇帝亲赐的御酒倒入一处甘泉中,与将士们共饮。此举,果然让军人们士气大振,最终为国家击破了匈奴。

所谓敦煌,就是“盛大”之意思。“敦”乃是“大”的意思,“煌”乃是兴盛的意思。汉军占领敦煌,打通通往西域之路,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强汉的事业是多么的“盛大”,是多么的“辉煌”。

借助汉四郡,汉朝牢牢地控制住了河西走廊,不仅打通了西域,还隔绝了匈奴和西羌的联系,彻底斩断了匈奴的右臂,汉匈战争形势从此得到了颠覆性的逆转。有了河西走廊为依仗,中国最终将青藏高原、新疆以及蒙古地区收入版图之内,是开启多民族国家的基点。

失去了河西走廊,匈奴国势大衰,再也不能与汉朝抗衡。因此他们悲歌道: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以河西走廊为基地,汉朝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使之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农牧业基地。正如《汉书·

地理志》载: “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 故) 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汉宣帝年间,河西地区连年丰收,甚至可以用粮食帮助内地渡过灾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