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天下平民百姓的面前就有了一条新出口,读书人皆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可官场是那么好混的吗?比现今的“996”还要难,就来说说古代官员上早朝是怎样一番场景。
早朝自西周就已经出现,并且“周礼”又是一种等级制度,明明白白的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所受待遇都不一样,而早朝也是一步步发展成了决定重大要事的载体。
但并非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般“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作为最高的决策者,掌管整个国家,皇帝得清楚各个地区的一些大情况,并且面对面交流,皇帝才能够掌握臣子的情况。
培养自己的势力,处理掉对皇位产生威胁的臣子以及解决天下大事等,都能够通过早朝进行,当然,大小官员分布大江南北,并非所有官员都得参加早朝,唐朝时期,《唐六典》规定“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也就是说,每天参加早朝的官员是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果有要事上报,便是呈报给自己的“上司”。
宋朝时期,每天得上早朝的官员则有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
到了明朝,在明朝做官可不容易,住在京城的所有官员都得上朝,并且据《大明会典》载:上早朝的官员,午夜就得起床出发,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接着在午门排队等候。
大约凌晨5点时,钟声响起,宫门打开,百官依次进入,而官员中若是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再听候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缺席不到或迟到,也是要罚俸禄或挨板子。
但明太祖朱元璋大概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不孝”子孙,嘉靖帝和万历帝都数十年不上早朝,而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就莫过于崇祯皇帝了,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但每天的早朝还是会出席。
据史料记载,崇祯皇帝有次去慈宁宫拜见刘太妃,结果坐着睡着了,刘太妃也是于心不忍,后来崇祯帝醒来,苦涩的说道:“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已经两夜都没有睡过了。”
另外,早朝发展至唐朝时,官员上朝奏事,还有座位可坐着,但到了宋朝,官员就得站着奏事,而至明清,就必须跪着了。并且官员赶来上早朝的出行方式也有明文规定,一品和二品,武官可骑马,文官可乘轿;至于小官,那就只准步行了。
早朝结束后,文武百官也不是各回各家,而是各去各的办事处,处理完政事之后再回去,因此官员之间要密谋一些事情,通常也是在晚上进行。那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关斩将,考取功名?那是因为上早朝只是一部分辛苦,而做官后即不用缴纳赋税,还能享受到一些特权,因此就算是明朝,朝中文武百官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