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朱元璋的画像奇丑无比,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

2020-11-10 12:22:48 作者: 世人都说朱元

《史记》中的高祖本纪说: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翻翻中国的那些典籍,描述帝王长相时,都会说其有“龙颜”,刘邦就是帝王之相,而那72个黑子就是奇相。另外,头骨也是判断是否有帝王之相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朱元璋,就是奇骨贯顶。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长相呢?

也就是说,朱元璋有个不同于常人的头骨,所谓的奇骨贯顶,就是:“朝天伏犀骨上至百会穴的顶部,下至中正之部,两侧周边城,直上入鬓曲,下达眉尾之福堂,形成一颗方形的印,又名方伏犀骨,主大富大贵,大名大寿。可享帝王之福,最次也是将相之才,省长、部长的材料。”

只是没人可以看到罢了。

即使当时给朱元璋作画的画匠,也没那个胆量让皇帝脱了帽子去画这个头骨。

话说,在乾隆年间的《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真迹》的朱元璋画像中,朱元璋面部除了左眼下面有两颗黑子、鼻翼和额头有少数几颗外,整个面部干净光洁,无黑子,和民间“72颗大麻子”的说法出入甚大,难道是乾隆皇帝手下留情了,还是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证可考?

先不说两处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朱元璋画像,且看凤阳龙兴寺所保留的朱元璋画像,就是满脸的麻子。朱元璋一朝为帝后,心中一直记得自己早年出家礼佛的於皇寺,之后,移址新建并赐名为“大龙兴寺”,意指该寺就是他的发祥之地。那么,寺里的朱元璋画像会是他的“真容”么?

其实,这位皇帝究竟长得啥样,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了。明张萱在《疑耀 高皇帝像》中就说道“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似为真矣。”那时的民间就流传着一个说法,朱元璋长相甚奇,脸上还有12颗黑子,后来更有36颗黑子、72颗黑子的说法。

《明太祖实录》的卷1、3、28都有提及朱元璋的长相,所用之词都为“异于常人”、“非常人也”等。不过,鉴于历代对皇帝龙颜的描述均会如此,所以,这种说法又有几分真实呢?或者,朱元璋真的长相奇丑,明初大画家王绂就曾感慨道:“写真固难,而写御容则尤难......求其形似已足幸免于戾,何暇更计及神似耶?”以至于,民间就有朱元璋杀画匠的故事。

不过,明朝官方却是另一种说法——眉秀目炬,鼻直唇长,这和民间所流传的说法完全不同。若官方所采用朱元璋画像都是圆脸俊像,民间的那些丑像便可理解为:只是民间的某种臆想罢了。但是,宫廷所藏的13幅朱元璋画像中,居然是俊像、丑像都有,这自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究竟哪个版本更接近朱元璋的真容呢?按照王绂的说法,给皇帝作画,能照顾到形似就已经很难了。

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有一个画匠揣摩着朱元璋的意思,只略略形似,再配上肃穆、矜持的姿态,一幅帝王画像就成功了,朱元璋看后大喜。若真是如此,那么,这两个版本的朱元璋画像很可能都和本人的真容有所出入,只不过就是哪个更接近些罢了。

关于每个开国皇帝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些神道之说,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安心的臣服于自己,借助这些故事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其中的重点,就是在相貌上大做文章,都会将自己说成是奇人异相,以此证明自己是天生的统治者。不过,像朱元璋这么丑的,估计还真没第二人。

于是,有人就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了反驳,朱家的后代子孙就算谈不上俊美,但是,离丑陋还差得很多。其实。除了基因外,影响外貌的还有营养。朱元璋小时候很苦,发育肯定也有影响,当了皇帝后,吃喝不愁,虽然工作压力大,但是,此时的心境完全不同,相貌应是有所改观。

《明太祖实录》卷28中有一段话,朱元璋梦见有人将璧放于自己的项部,很快这处就有一块肉隐隐凸起,还有点痛,心中怀疑是疾病,于是用药敷,后来,这里就慢慢的变成了骨头,“隆然甚异”。这就是朱元璋的“奇骨”,如果,算一下出现的时间,距离他登基的日期很近,只有28天,所以,按照民间的说法,他就是帝王的不二人选。

当然,朱元璋的长相,让人议论最多的还是“大麻子”,这是凤阳的地方说法。刘邦的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子算是奇相,那么,朱元璋的脸上有七十二颗黑子也算么?这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上了,“七十二”是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简单理解就是:朱元璋的脸上分布的这些“黑子”,其实,就是一方天地、一幅日月星辰图。古人普遍认为:只有帝王才会有如此的相貌。

所以,再看朱元璋那幅“丑图”,就得从贵人奇相的角度去欣赏,而不能用人间通用的审美标准,因为,那是看普通人的。至于朱元璋的真容是否是一个美男子,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他是一国之君,只要突出“龙颜”即可,至于那个长得有点怪异的下巴,也是对应于明朝的“五行”以明为火克金元:火德,故而,他的下巴又尖又长了。且又一次印证了自己取代元朝是上天安排合理又合法。

参考资料:

【《明史》、《明太祖实录》、《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