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制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珐琅彩釉料少、成瓷率低,而皇帝又极其喜爱,造就了珐琅彩之珍贵。所以今天珐琅彩是除了青花瓷之外最贵的瓷器拍卖品种。今天,景德镇依然在烧制珐琅彩瓷,不过不少买家买到的所谓珐琅彩瓷很有可能是模仿珐琅彩色彩效果的新彩瓷,珐琅彩在古代异常昂贵,在今天也是最贵的品种之一,所以有些藏家花几百块、几千块买的珐琅彩,不可能是真正的珐琅彩,连本都不够呢。
珐琅彩名贵的原因?
1.由于其制作工艺极高要求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所以珐琅彩存世量较少。据清宫旧藏道光时釉记载: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存世大约400余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于台北故宫,40件左右藏于北京故宫,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且大多为残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称世间瑰宝,国之文物。
2、珐琅彩是皇室御赏器。康熙和雍正早期的珐琅彩瓷器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如意馆宫廷画师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到雍正中期6年之后,研制出新国产珐琅料,因而珐琅彩(洋彩)瓷器在景德镇也有较大量烧造,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3、康雍乾珐琅彩的特点: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藏品出手一三肆二捌酒酒6三三酒珐琅彩其画法也是从铜胎画珐琅移植而来。雍正时期则解决了高度白色釉上着色绘画的问题,雍正6年并有了更细腻多样的国产珐琅颜料,造型雅致,构图清丽,极具艺术感。乾隆则是将珐琅彩颜色发展到十几种,并明显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 响,器物造型多种多样,纹饰构图繁复华美,绘制工艺极尽巧妙。康雍乾三朝珐琅瓷器的共同点就是工艺极其精致,颜色沉着鲜亮,造型规整疏朗。
4、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 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5、 珐琅彩施彩较薄,看起来却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绘画层次鲜明,色彩瑰丽,精美异常。它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勾勒填色、没骨敷彩,并利用画面中的空白,配以书法隽秀的题诗;诗的引首、句后还加以朱砂印章,成为集瓷、画、诗、书、印于一身的高雅艺术品。珐琅彩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成为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在清宫内独领风骚近百年,到雍正后期以后成为国家主要经济储备。
珐琅彩的鉴定要点?
1、瓷胎,瓷胎一般碗薄瓶厚,胎质细白,修胎规则,物件大多为小件,大件相对较少。
2、造形,形体端正挺拔,外形秀美,一般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艺术陈式小件。
3、底釉,一般为洁净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坚润,玉质感强,釉面一般呈“奶白”状,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由于各个时期用的彩料不同,所以彩料厚薄也有所区别,有些彩料图案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釉料均凸出底釉,有较明显的立体感,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要提醒的是,高档的珐琅彩料凸出较浅,低挡的料有较厚凸出感。康熙的彩料进口早期,料厚凸出,有富丽之感;雍正彩料凸出浅薄,画面大方雅气;乾隆彩料凸出浅且淡,有俗气呆板之感。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工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总体,康熙满地,雍正雅气,乾隆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