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曲绝唱,令由古至今听闻者无不为之动容。他虽固有一死,却以其冲天豪迈之气节在史册之中留下不朽英名,令后来人前仆后继、心神往之。纵观中国历史,正是经由似文天祥这般的忠义之士无数,铸就了属于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宁死不屈、不为外物动摇的家国精神得以在后世之人当中广为流传,影响辐射出一大批甘为祖国大业争先赴死的一代又一代中国魂,每逢国难当头必有慷慨悲歌之士愤而起身。
一、七十二代家奴
三国时期,吕布虽以万夫莫敌之勇而扬名天下,即便时至今日亦不乏许多人对其武力推崇备至。但与此同时吕布虽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却又因“三姓家奴”之时为人所诟病,空有其勇却失其德,注定吕布任由世事变迁难改声名狼藉之本质。
然而吕布三度易姓便已如此,又遑论这一家族但逢王朝更迭便易其姓?作为现如今硕果仅存的两大贵姓之一,孔姓之所以为贵是因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教化天下之功,亦因此其后世子孙蒙得其福而代代富贵。但是透过这一表象看到本质,不难发现表面浮华之下的腐朽。
细数古代王朝更迭之时,天下必然深陷于动乱之中,空有富贵之人常有,但能有自保之力者实无几人。因此如同墙头草闻风而动、随意倒戈对于那些大家族而言是常有之时。
但似孔子后人这般能够连续向二十五朝俯首称臣,以至于延续至今七十二代者,可谓是中华大地上的独一份。纵观古代时期,历朝历代统治者皆是给予了孔氏家族以优待,而孔氏家族无一例外皆是偿还以背叛。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氏”。
相较之于文人应有的气节而言,孔氏家族无疑是处于另一个极端。他们在历史长河之中,以一副奴颜媚骨清晰阐明了什么叫做“顺应时代潮流”。
一如明朝时期李自成入关,孔氏家族眼见其势大便为之摇旗呐喊,随后清军南下孔氏家族马不停蹄的“转投明主”似乎对于孔氏家族而言,他们的眼中并不存在“国家”这一概念。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为什么孔子后人衍圣公多是墙头草?
二、家族延续大于一切
造就孔子后人一代复一代成为墙头草的原因有许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从其本质来看家族观念的影响。综合孔氏家族屡屡倒戈投诚的历史事实来看,对于孔氏家族而言似乎并不存在国家观念。
孔氏家族的延续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距今已然两千多年,世间能够似这般传承至今的家族是极其罕有的,尤其是孔氏家族依靠至圣先师孔子创建儒家之事,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非同一般,历朝历代的文人对于孔氏皆是心怀敬仰之心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孔氏家族的延续意味着文脉传承。正是因此,塑造了孔氏家族“轻国家,重家族”的观念。虽然从表象上来看,孔氏家族对于任何统治者皆是谄媚姿态,但实质上能够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家族,实质上对于王朝更迭已经见惯司空。
而且无论任何统治者上位,孔氏家族根据其特质皆唾手可得一份殊荣,因此对于王朝更迭孔氏家族并不放在心上。所以即便是国恨当头,他们亦不会因为国家荣辱而有丝毫的感觉,唯独能够让他们心态动摇的地方便在于危及到家族生存之事。
实质上对孔氏家族而言,孔氏之名只是殊荣而已,可以与统治者进行交易的筹码。只要能够延续孔氏家族的特权,那么一切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上述观念看似并无实质,但是经由孔氏家族千年延续之后依然悄无声息的融入到了家族的观念之中。后人往往面临相同的选择之时会不约而同的效仿先人,由此便形成了孔氏家族根深蒂固的“墙头草”这一属性。
三、孔氏家族对于国家安定带来的促进作用
此外,造就孔氏家族成为“墙头草”亦存在着一定的外界因素。如前文所述,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绵延富贵殊荣几千年的根本原因在于至圣先师孔子所起到的儒家文化代表性作用。
任何一个朝代的开辟皆是由武力进行的,但是建立国家之后便会面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因此经由文治安定国家是必不可少的。
而孔氏家族的投效对于国家而言,自然是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施以一番厚禄之后能够令天下文人从中看到当朝对于文人的优待,由此激发文人相继投身朝廷的动机。
因此,在这一作用之下孔氏家族得以延续千年,但凡事自然有利有弊。若是孔氏家族拒绝投效,那么势必会引起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因此或有灭顶之灾的风险。虽然孔氏家族乃是文脉象征,大肆屠杀会引起天下文人之愤,但是这些面对古代统治者的权力而言是拗不过的。
在元末明初之时,孔氏家族曾向朱元璋示好,但彼时的朱元璋并未完全成就大势,所以孔氏家族所派出的使者只是家族核心人物之一,并非具有绝对代表性的家主。因此朱元璋为此而不满。
实质上彼时的孔氏家族对于元朝统治者予以的优待存在着一定的感恩,且元朝尚未完全覆灭,因此孔氏家族便模棱两可。由此,朱元璋后来召见孔氏族人之后大加训斥,对于孔氏家族只是称之为读书人统称的“秀才”,并且一句“不烦以政”剥夺了以往孔家世袭的曲阜县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