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作为大清朝康乾盛世的开启者,受到后世的许多的认可和赞誉,他的能力确实很强,尤其是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既保持着亲密,又时刻让臣子心存敬畏,手段极为高明。
康熙善于“为君之道”,自然也就有许多臣子擅长“为臣之道”,也可以说擅长“伴君之道”。自古都说“伴君如伴虎”,但是却又争相着去接近皇帝,去伴随皇帝,因为“伴君如伴虎”之后,深藏的是贪天的富贵,让人们望而却步却又难免心生向往。
满人有一个最大的喜好,那就是狩猎,满人出去狩猎的记载很多,皇太极暴毙之前曾经去狩猎,多尔衮死前,也是在狩猎,在他们看来,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出去活动活动,狩猎则是最好的选择。1698年,当时的清王朝正遭受一次巨大的旱灾,民不聊生,于是康熙皇帝准备为百姓做点什么,除了发粮赈灾之外,他还要为百姓祈福,祈福的方式就是狩猎。
1698年11月,康熙年间比较盛行的“木兰围猎”如期举行,康熙帝希望通过这次狩猎活动,为天下的百姓赢得一份福禄。狩猎过程中,康熙一连几天都没有休息,沉浸在对猎物的追逐围猎之中,只不过康熙当时已经年过五十,早不是年富力强的小伙子,所以,几天的狩猎下来,康熙深感疲惫,于是在伊逊河附近找地方安营扎寨,休整一下。
康熙出来狩猎的目的是为了散心,结果却在账中枯坐,让他感到极其烦躁,幸好他身边的太监了解皇帝的心意,拿来一副象棋给康熙解闷儿,这样一来,既能散心,又不劳累,让康熙感觉很开心,同时棋瘾大发。为了让康熙帝高兴,随行的大臣们轮流与他下棋,刚开始康熙非常开心,因为他大杀四方,含有敌手,而且妙招频出,自己都不禁拍案叫绝。但是几天下来,大臣们一盘棋也没赢过他,康熙觉得难逢对手,觉得十分无聊。
其实,大臣们哪里是下不过他,而是不敢赢他。康熙身边随行的的大臣,无一不是深谙“为臣之道”的“人精”,自然不愿意因为下棋取胜而触怒龙颜。有一天,康熙皇帝带着众人到山上看风景,见到山上有一个石头刻的棋盘,棋瘾被勾了上来,兴奋的坐在棋盘前,就要找人对弈。这一次康熙没有找大臣对弈,而是问大家谁的棋艺最高明,他要找一个高手来对弈,这样才过瘾。
最终,一名叫那仁福的侍卫被大家推举出来,他是平时下棋最厉害的一个。一开始那仁福不敢与康熙下棋,因为他的身份太低。最后康熙下口谕让他奉旨与他下棋,那仁福在敢跪在康熙的对面,在棋盘上与康熙展开“厮杀”。康熙与那仁福开始之后,那仁福很快就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康熙渐渐不支,竟然在一次博弈当中,被那仁福“吃”掉了他的一个“车”。“车”乃是象棋之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失去一车,情况立刻陷入被动,若不是棋力高过对方,很难扳回败局。
康熙陷入尴尬,大臣也陷入尴尬,那仁福却还陷入棋局之中而不自知,就在这个焦灼的时刻,在一旁观战的太监突然指着山下的一头鹿大喊:“快看,山下有一头猛虎。”康熙一生喜爱狩猎,且最爱猎虎,只不过虎不得常见,此刻却出现,让他精神为之一振,留下棋局,对那仁福说道:“你在这里看守棋局,等我回来继续对决。”话音未落,康熙已经飞身上马,一路追击老虎去了,其他人自然也纷纷跟随而去。
康熙自然追击不到老虎,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老虎,只有一头鹿而已。太监为了帮康熙解围,上演了一出“指鹿为虎”的好戏。康熙这一走就是数日,数日之后,才悻悻而归,路过那座山的时候,想起了棋局,他来到山上的时候,看到棋局前跪着一人,正是他临行前下令看守棋局的那仁福,此刻已经因为多日的饥寒交迫,跪死在棋局之前了。
那仁福棋艺不错,康熙也如愿得到一位下棋高手做为对手,只不过在败势出现的时候,“突发”了“误会”,太监将鹿错看成了虎,最终导致那仁福跪死。但是你要明白,那仁福跪死的结局,直接的结果就是康熙不用继续那盘几乎必输的棋局了。所以,那仁福的死,不是死于“意外”,而是死于“算计”,一个皇帝身边“老太监”的算计。
表面来看,是因为老太监的眼花,才导致康熙离开、那仁福跪死的结果。但是仔细一想,老太监与康熙帝日夜相伴,君臣之间的这点默契难道没有吗?康熙帝又是精明强干的皇帝,老太监的这点小心思他看不透吗?他当然能看透,甚至除了那仁福之外的人也都能看透,看不透的可能就只有那仁福一人而已。
与帝王下棋,不可胜,亦不可被帝王觉察出你故意落败,否则结果都不会太好,所以,与帝王下棋是一门学问,那仁福显然不懂,他懂的只是致胜的棋招,也是致命的昏招。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徐达要比那仁福高明不止一倍。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对那些功臣们产生猜忌,在此期间,即便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徐达,也没能逃过他的考验。
朱元璋对徐达的考验,也是下棋,唯一不同的是,他与徐达下的不是象棋,而是围棋。朱元璋的棋艺很烂,徐达的棋艺很高,所以朱元璋几乎不可能会赢徐达。在朱元璋与徐达对弈的过程中,徐达面临的问题和那仁福一样,赢朱元璋要惹怒龙颜,故意败给朱元璋,同样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