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融入我们基因里的记忆

2022-10-31 03:48:54 作者: 以和为贵:融

  展厅中还有三组颇为引人注目的青铜器,均与雅乐有关。一套是来自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制作的编磬。此六件青铜兽首编磬是一种打击乐器,上端居中有穿孔,系绳可悬挂。使用时按大小、厚薄依次悬挂,以木槌击奏。编磬多为石质,铜磬较少,保存至今成组者甚为罕见。另有三件青铜蟠虺纹编镈。镈为大型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三件青铜兽面纹编铙为商代遗物。铙形体似倒置的钟,器体椭圆,口部向上呈凹弧形,腔体小而短阔;粗柄中空,与腔体相通,可插入木柄手持或置于座上,演奏时以槌敲击鼓部。编铙常以三件为一组出现,大小相次,构成音阶。

  与“乐”相配的“礼”同样源自古代的祭祀活动。到了商代,在远古陶器制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青铜器逐渐演变成中华礼乐文明的物质载体,有食器、饮器、兵器、水器等多种形式,被称为青铜礼器,其中以鼎、簋为核心。鼎用以烹煮和盛放肉食,数目的多寡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簋用以盛放粟、黍、稻、粮等饭食,常以偶数出现,与鼎配套使用,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展厅正中大玻璃柜里摆放了春秋时期所制的七件青铜窃曲纹鼎和六件铜簋纹饰基本相同,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这里也属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区。西周时期逐渐发展出为巩固政权与约束行为的礼仪制度。自周朝始,“礼”与“乐”共同构成了维系社会稳定的准则,合称“礼乐制度”。

  万邦之和

  在五千多年发展史上,中华文明与外部文明的交流融合不曾间断。尤其是“丝绸之路”与其他贸易线路的开辟和建设,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历时三十年,开拓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件北朝时期的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仰覆莲花尊,不仅形制尊贵,而且承载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信息。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广为盛行。北朝大量开凿石窟、兴建寺院,佛教艺术深入各个领域,莲瓣纹因而成为当时瓷器装饰的主要纹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