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满族说部研究学科建设
——访吉林省满族说部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朱立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30日第1121期 作者:袁华杰 赵徐州 曾江
学界对满族说部展开持续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满族说部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之际,2016年10月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满族说部)研究基地顺利通过评审,以期整理学术力量,进一步推进满族说部系统的深入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朱立春一直致力于推动和深化满族说部研究,担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满族说部)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围绕满族说部的研究计划和学科建设工作,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朱立春。
《中国社会科学报》:满族说部研究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学术价值?
朱立春:广袤的白山黑水是满族及其先民世居的家园。从经典、残卷、摭拾的文字中形成的肃慎挹娄文化、靺鞨(渤海)文化、女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留在民间的口碑传承文化,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视为山乡野文,埋没于民间,默默无闻。从20世纪80年代初,民间文化大讨论开启了民间文化整理和研究的新时代。其中,吉林省发掘整理出的50部巨篇满族传统说部(乌勒本),就是民间文化觉醒时代的产物。
满族说部是20世纪末,我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在满族聚居区,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的满族及其先民的口头叙事性长篇说唱文学,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说部是研究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资源。满族说部研究对于丰富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以及创建和丰富东北文学史、东北文化史的内涵与架构具有重要推动和启示意义。故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周惠泉称之为“北方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俄国著名学者史禄国将其中部分作品誉为“美不胜收的史诗”。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艰苦的满族传统说部挖掘、抢救工程,“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编委会2006年整理出版了第一批作品,2009年出版了第二批,并将在2017年出版第三批,累计近50种,近5000万字。史料珍贵,内容宏富。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介绍一下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满族说部)研究基地成立的目的和学术定位。
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建院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民间口传文化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工作。在佟冬院长的支持下,在满族说部研究首席专家富育光的带领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满族传统说部的挖掘、抢救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文学研究所拥有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科研实力雄厚的满族说部研究队伍,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
2016年10月29日,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成立了满族说部研究作为吉林省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基地以满族说部为依托,深入挖掘、保护满族历史文化及民族口传文化史料,争取多申报国家级、省级等各类课题,出版一系列相关学术专著和文集,使其成为研究满族说部及相关历史文化的重要学术平台。研究基地的工作目的是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托基地优势,更高效、更全面地组织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将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为现实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有决策咨询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和队伍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吉林省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智库,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的应用性与实效性,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在学术研究方面,基地将本着“拓展研究范围,创新研究思路,提高理论深度,加强研究力度”的原则,努力提高基地成员满族说部的研究水平和深度,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课题,努力打造一批满族说部研究方面的精品力作,使满族说部研究基地成为研究满族说部的重要学术阵地。同时,借助满族说部研究优势,加强满族文化、东北民俗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研究梯队建设,努力发挥科研骨干的核心作用,注意培养青年研究人员,以课题带队伍,以学术著作和文集带队伍,使基地成为具有后劲与活力的科研团体和学术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满族说部研究基地将开展哪些学术工作?
朱立春:基地计划从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动满族说部研究的深入开展。二是推进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与教学应用。三是建立满文、满语活态传承体验基地与学术教育交流基地。四是建立满族说部互联网平台数据库。五是推动满族说部传承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报》:基地计划从哪些方面推动满族说部研究的深入开展?
朱立春:基地在完成已经申报成功的3项国家课题和各级课题的基础上,鼓励基地成员积极申报国家级与省级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
在学术成果方面,打造满族说部研究方面的学术精品力作,出版满族说部方面的系列丛书和文集,并继续发表一批高质量论文。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支持满族说部研究骨干力量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培养后备力量,增强基地发展的后劲。在资料整理方面,建立满族说部研究相关资料库与成果库。在学术交流方面,组织调研采风活动,积极开展与各大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计划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另外,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背景的学术论坛,开展非遗展演、传承成果展示、非遗商业化运作模式推广等交流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基地将如何推动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相关工作?
朱立春:首先,要推进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与教学应用。以对满族说部进行资料整理、书籍出版或在博物馆展示等“固态”传承方式,使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满族说部研究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以走向田野的活态展演传承方式保护满族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