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初习班,已是社会普遍现象,但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风气。
我们当地,孩子一年级就上校外补习班的不少,三年级后补习的就更多,上初中后,不补习的孩子就是少数派,上高中没补过课的凤毛麟角——但补课效果因人而异,有的提高,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反而下降。
因为,上初习班,看起来是一个即简单又单纯的事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既复杂又沉重的负担,所以,孩子即使上了补习班,接受了专业人的辅导,学习成绩也很难有所提高。
若想让补习班对孩子起到真正的作用,我觉得家长至少要做以下工作:
1、首先建立恰当的学习动机
不愿学习的孩子,特级名师来教也没用。所以,给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动机是最最重要的,这个动机不可太虚眇,而要建立在”孩子忠于玩的本能“的基础上,比如:
对一个小学生说“补习就能进前十“,不如对他说:“这节课内容全掌握了,我们一起看你喜爱的动画片”。对一个中学生说“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不如对他说”成绩提上来,和你喜欢的女生报考同一所大学。“
人除了生存的本能外,就以玩的本能最为强烈,未成年人更是如此。那些”学习好,将来就……“的说词,对孩子来说太过遥远,孩子只着眼当下。
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强行让其去补习班,是强按牛喝水,纯粹浪费钱。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自己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如何把这种渴望激发、调动出来,是家长需要认真考虑、着手去做的事情。
2、多方考察补习班老师
如果孩子愿意补习,家长就要着手考察补习机构的口碑、授课老师的水平。
询问在补习机构上课的学生,不要问家长,因为大多数家长不懂教学,只会用一些和学习效果没啥关系的要素来衡量老师:比如上课时长啊、习题量啊、老师是否满堂讲啊。
学生是上课的实际人,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吸收度的感受最直观,最真实的。一个被家长逼来的孩子,在补习课堂上愿意学习,那老师的水平就不差。
真正有水平的老师,绝不会“满堂灌”,而是把学生变成主角,侧重孩子对功课的理解,而非刷题,他会在上课前公布学习任务,可能只用20分钟讲课,更多时间让孩子做题并讲题,只要通过任务测评,哪怕还没下课,他都有可能让你放学。
有的作文老师,没办法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安静的上课”,他要用表演、用观察、用参与的方式让孩子感知“修辞手法”,而在家长看来,那就是一堂乱哄哄的课堂。
3、多和孩子交流补习感受
孩子上补习班,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反馈给老师、或者调整孩子的学习计划。
我见过一位小学生家长,退了孩子的数学补习,原因是孩子上了一年,分数没提高,而且连英语补习的作业都不愿意做,上了何用?
可是,补习班老师是没法像公立学校那样“追究”孩子作业,如果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老师更没法关注。
我同学的孩子,主动提出补英语,上了三月,孩子死活不愿意再上,家长也发现,没补习前,孩子英语一直在80到90分之间,补习后反而从未考过80分。
和孩子谈心,孩子委屈的说:
“我想补习,是因为希望课堂上没听明白的,能在补习班上温习强化,可补习班老师讲课节奏比学校老师还快,而且到点就下课,连问的时间都没有,不会的越积越多,我想自己学,不想上了……”
我同学想了想,同意了,还激将“补习老师说,你如果不继续上,英语永远上不了90,我就不信这个邪!”——期末,孩子英语考了95。
4、和孩子一起学习
不管孩子有无上补习班,我都主张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感受下孩子的学习难度、压力、增加对孩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爸爸妈妈是支持我的”感受。
尽管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很优越,但学习压力也比家长那会大的多的多,不客气的说,如今的孩子,从上小学第一天起,就开始被精神剥夺,被以分数评定好坏,生活空间被作业挤压。
当家长恨铁不成钢的说“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你连学习这一件事都做不好……”,没有孩子心里是服气的,因为“一天到晚的学习、写作业也很辛苦。”
我每天都和孩子共同学习一会,比如和她一起背背古诗文、抄写生字、做做卷子,我真心觉得现在孩子不容易,那些费脑的学习,哪有体力活轻松畅快呢?
对孩子的理解也促使我常常站在孩子那边,当孩子抱怨作业太多时,我会附和说“就是,现在当学生太难了,超过十点半还没写完就别写了,老师骂就骂吧……”
孩子就会说,谁愿意被老师骂呀!我还是赶紧写吧。
我就赶紧说“那我给你做好吃的去”、或者“那我旁边看书等你吧。”
父母一旦理解了孩子,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力量、依靠,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总之,比起上补习班,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能够帮助孩子不会被学习重担压垮、帮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帮助孩子勾勒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