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日前在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两部剧在播出期间吸引了一批观众,《三十而已》的回看观众规模连续三周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首位。
现实主义创作如何真实书写生活的不同侧面?如何以优质作品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温暖和力量?虽然已经收官,这两部剧带来的讨论仍在继续。
——编者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
话题剧不能止步于话题
电视剧《三十而已》讲述三位进入30岁前后的女性各自情感、工作和生活的变故。该剧为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也为现实题材如何面对社会关切找到新的回应角度。
针对人生、情感、家庭等一些热点话题,编织故事、设置人物、表达观点,是近年来话题剧在题材选择上的一个切入口。《三十而已》由女性年龄的话题,带来关于婚姻、恋爱、家庭、子女教育、女性创业、两性沟通等话题的讨论,呈现了在这个年龄、这个性别和这个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与现实生活碰撞之后的选择。
话题剧不能止步于话题,作品的主题是更凝练、更有立场、更有价值体现的创作诉求。在敏锐、准确捕捉社会话题的同时,提炼出创作主题,把社会话题变成故事情节和人物,完成作品的主题表达。这是《三十而已》提升话题剧创作质量的实现方式。
话题剧应该减少功利性目的,弱化对社会热点的迎合姿态。话题只是反映现实的切入口、搜集素材的线索,以细腻的艺术表达,通过鲜活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生活状态的刻画,实现从话题到主题的自然过渡,才能使观众感受到生活的质感与真实。不甜不宠不腻,是这部剧与时下一些同类剧的最大区别。《三十而已》写出了生活中的碰撞与激烈,故事里的人物从面对精神与物质的思考中,从快速发展的社会、高度商业的市场和年龄增长构成的压力下表现出来,因而观众觉得真实可信。这部剧所体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几分苦涩,却不是苦情,因为她们的脚下有路、心中有诗。
同时应该看到,包括《三十而已》在内,目前的很多都市情感剧并没有把爱情观和财富观写透。二者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表达对象,有的作品却没有在价值上校准。文艺作品需要讲清楚怎样的财富观是可取的,如何对待财富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过得舒适而有意义。
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炫富,但也不必仇富,应鼓励用正当合法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对于观众,文艺作品不仅有治愈解压的作用,还需要有所点拨和启发、提示和引领。这是文艺创作不能缺失的社会责任。
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制片人徐晓鸥——
展现生活的光泽
近年来,女性的相关话题屡屡引起社会热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开放转变。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成长空间,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是原创作品,先后打磨三年多的时间,共通点在于都是建立典型人设,让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遇到令观众共情的事件。
《二十不惑》聚焦20岁这一时间节点,讲述从学生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目前影视创作稀缺的题材。我们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做95后用户调查,描摹这一代人的群像,提炼出用户画像,比如他们的性格、金钱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在这个庞大的群像上提取一些共性内容,放在故事的主线里,把观点和故事结合起来。我们希望剧中人真的像生活在身边的人,人物故事、台词、细节一定要落到真实,比如姜小果努力读书考试找工作,很多观众觉得她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状态。在制作上也力求做到真实,比如剧中大学宿舍的置景是1∶1按照深圳高校的宿舍还原。播出期间,《二十不惑》的真实登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认为剧中人物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在宿舍的生活状态以及进入社会后面对的种种非常有代入感,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三十而已》的创作原点是基于编剧张英姬迈过30岁以后的所思所想,探讨的是30岁左右的女性在事业与家庭困境中的选择和成长。剧中的人物既典型又特殊,是离地半尺的传奇,也可能是离地半尺的人间真实。这部剧引发热议,是特殊人设、高浓剧情与真实细节、真实共鸣的共融,也是对时代特性的犀利表达。
两部剧展现了女性的多元价值观,尽力分析、表达从人物本质出发的复杂性,力求温暖,展现生活的光泽。在播出后期,也出现了一些讨论:现实主义作品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样的真实?如何把握好价值观导向、观众及市场审美等的分寸感?这对我们来说,需要好好思考。
不媚俗,不矫情,追求真善美,是现实主义的魅力。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我们希望能够创作更多记录时代、影响社会、抚慰人心的作品,通过一部部作品,向观众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