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谁能百里挑一》却不想牵手女孩,这位香港帅哥目的很不简单|港青创业记1

2020-09-04 07:01:31 作者: 上《谁能百里

摘要:生在澳门,长在香港,学在英国,创业在上海,这位“85后”香港青年决定在“冷门”中“掘金”。

“如果创业就是为了赚钱,那我肯定去开英语培训机构。”粤语培训机构“港你知”创始人刘奋洋很认真地说。

生在澳门,长在香港,学在英国,创业在上海,这位“85后”香港青年决定在“冷门”中“掘金”,一方面是出于对粤语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从上海与港澳密切联系中发现商机。如今,“港你知”已运营7年,服务学员3万多人次,年收入数百万,在粤语学习圈中打出了品牌。

上海学粤语需求不少

外表阳光的刘奋洋并不否认,2014年初参加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节目,主要是想为创业项目做宣传。“不过那时我还单身,不算骗人吧?”他笑着解释。

原来,2013年9月,已经来沪打拼3年的刘奋洋,揣着辛苦攒下的8万元,打算创办一家粤语培训机构。在这之前,他白天穿西装、打领带当着公司白领,下班后换上休闲装、挤地铁,去教别人粤语,“上海学粤语的需求不少,但没有专门学习机构,我想能不能试试看?”

当时,他把教室租在宣化路上的华宁国际广场,一个小房间月租3000多元,既是老板,也是客服,还要负责打扫卫生。最让刘奋洋焦虑的,是如何打出品牌。投商业广告?钱不够;街上发传单?面太窄。他测算过,如果半年内没有足够业务,那这个小成本的创业项目也就“黄了”,“最难的时候,我都做好重回公司打工的准备”。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想出上相亲节目这一“奇招”。在20多分钟的节目中,刘奋洋与女嘉宾互动中,巧妙“植入”公司品牌、主要业务、人生经历等,还现场秀了段粤语绕口令。虽然没有收获爱情,但赢得高关注度。3月节目播出后,公司业务咨询量翻了一倍多。

刘奋洋还记得第一位顾客,“是位女生,在港资银行工作。老板讲广东话,她想有更好发展,就选择了一年期的一对一辅导班。”那时起,刘奋洋的线下课程开张;2015年推出网上课程,并承接企业培训;2016年设立北京教学点;之后项目运作逐步进入快车道。

“看来我暂时不用去公司上班了。”他笑着说。

了解词语背后文化意涵

几乎所有非粤语区人士都同意,别说是讲粤语,就是听粤语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般认为,保留了“九声六调”的粤语,是比较接近古汉语音韵的语种。它有独特的“塞音韵尾”与“鼻音韵尾”,没有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儿化音与轻声。粤语多用单音节词,表达方式也与普通话不尽相同。刘奋洋举例,普通话中称“人行道”,粤语中说“行人道”;普通话讲“爸爸很凶”,粤语是“爸爸很恶”。

会讲粤语不代表会教粤语。为此,刘奋洋专门聘请语言学、教育学人士组成专业团队,编写教材定制课程。他将学习过程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学完初级能够完成基本听说,高级班上完日常对话没有问题。

“要想学好粤语,还要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意涵。”比如,粤语中的“炒鱿鱼”意为裁员。这源于过去外地人来广东打工,如果老板对他不满意就要他收拾铺盖走人,而卷铺盖动作就似鱿鱼片热炒后卷起来的样子。久而久之,“炒鱿鱼”就引申出裁员之意。

这也是他把培训机构起名为“港你知”的原因。三个字的粤语发音与张学友的歌曲《讲你知》相同,希望大家了解一个不同的粤语文化圈,一个不同的粤语社会。

正因如此,“港你知”除了开设“儿童粤语”“企业培养粤语”“粤语正音班”课程外,还有“粤菜烹饪”“内地香港文化差异”等特色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听粤语歌、爱看TVB节目,都在无形中促进对文化的感知,“当你浸入文化圈中后,你的语言学习就能事半功倍。”

粤语教学会不会越走越窄?

毋庸置疑,今年暴发的疫情对“港你知”运营造成不小冲击。刘奋洋坦承,收入同比下降50%。疫情之下,线下课程无法展开,白领收入下降又削减了学习意愿。幸而前几年项目已布局线上业务,再加上如今线下业务也逐步恢复,刘奋洋有信心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段。

他承认,与所有的培训课程一样,未来粤语培训的主阵地将从线下移至线上。通过互联网,身在上海的老师可以给各地的学生上课。教与学的成本都在无形中降低。

很多人问他,“粤语教学之路会不会越走越窄?”现实情况就是,港剧、粤语歌在内地的风靡程度早已不复当年。然而,刘奋洋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随着内地与港澳地区越走越近,无论是中资企业赴港澳发展,还是港企澳企来内地投资,粤语的使用空间其实在无形中延伸,大湾区文化、港澳文化的实际边界是在扩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