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我们迎接5G时,还有人生活在“无G”时代

2020-09-15 11:23:41 作者: 互联网时代的

央视关注老人用健康码难问题

人们常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如今,却是健康码难倒乘车老汉。

不久前,一则老人因无健康码不能坐公交车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

“上车得扫二维码,没有就走不了。”年近八旬的白发老人好不容易坐上了公交车,却被公交车司机以此为由停车拒载。

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也不懂什么是二维码,上车之后,面对司机的劝说手足无措。

最终,司机叫来了民警,再由民警将老人送至目的地。健康码本是为了疫情防控,可笑的是,前来劝老人的民警甚至没有戴口罩!

就因为没有健康码,连公交都不能坐,这让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如何出行?

在昨天的《主播说联播》中,央视主持人道出了老年人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障碍,健康码便是其中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也公布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

健康码这种东西,算得上我们日常出行、旅游过程中,基层里的基层了。跨省出游、进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通道口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你出示的,就是绿码,跟“自由通行证”一样。

出示健康码,对于手机不离身的年轻人自然不成问题,却能让一些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寸步难行!

不知不觉中,老年人们已经被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抛弃了!

在超市里买东西时,很少有收银员会耐心地进行找零了,甚至有些柜台都不备零钱了;去医院就医时,大厅里有着成排的自助挂号机器,人工挂号窗口早已消失不见……

这些东西,无疑是解放了劳动力,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了,却也禁锢了另外一部分人。

互联网时代,老年人如何生存?

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技术驱动着人们不断奔跑,耳聪目明、腿脚灵活的年轻人自然是越跑越快,沿途风景无限好。

那些慢悠悠走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如何轻易跑得起来?

“健康码”带来的问题,不仅尖锐地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窘态,也是一种隐喻:人们的健康与自由,不仅体现为现实空间里的状态,也体现为数字空间里的状态。然而,很少有老年人能够在数字空间里自由通行、健康生存。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5亿,占总人口的18.1%。截至今年3月,在我国超9亿的网民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仅为6.7%。

这说明,尽管5G时代触手可得,我们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无G”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老人买了智能手机,连上了网,晚辈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甚至徒手画出说明书来进行详细教学。

然而,即使跨过了“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这道门槛,数字鸿沟依旧存在!

健康码只是其一,往深了讲,他们所接触的内容,也多是谣言、伪科学等低质量的“杂草”。

一方面,老年人的信息筛选、判断能力不强。

由于纸媒时代的思维惯性,很多老年人对任何打着媒体旗号的内容都会深信不疑。殊不知,现在很多所谓的媒体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他们无法判断那些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中,有哪些出自专业媒体,哪些出自“自媒体”。十分关注健康、养生信息的他们,又因缺少科学知识和判断力,成为收智商税的重点对象。

“健康养生:长期步行的人,最后变成这样!震惊了几亿人!”

你看到这样的标题,第一反应是:快逃!而老年人看到这样的标题,几乎不带任何犹豫就点进去了。

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顺从、讨好“后浪”,这种讨好在互联网尤为明显。

我们有B站这样的后浪聚集地,有各种00后社交平台,却没有一个标榜专为老年人而设计。各大媒体都趋向于亲民化,使用网络热梗、表情包、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只为吸引年轻粉丝。

他们千方百计吸引年轻人时,根本没有人想过我们还有2亿多老年人!

即使是那些打着“银发市场”主意的人,也只是把它纯粹当做生意,缺乏人文关怀。一旦得不到回报,就会立刻撤退。

互联网时代,世界越来越宽广,老人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窄。

那些不会用健康码的老人会是将来的我们吗?

在老人被赶下公交车的那则新闻中,最让人寒心的是,一个个手拿智能手机的年轻人,要么是冷眼看戏,要么是斥责老人耽误了他们的时间,居然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为老人说句话!

我们都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后面还有一句话,孟子没有告诉你,那就是:老吾老以及吾将老!

虽然你现在还年轻,但总有一天也会老去;虽然你现在还跟得上时代,但你能保证老了之后还有精力和能力学习,永远不被时代抛弃吗?

莫道桑榆晚,等一等这些老人吧!

这里的“等一等”,并不是要让科技进步慢下来、让社会发展缓下来,而是要在鼓励互联网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时,为老人们多留一扇窗,不要在无形中“淘汰”了传统的服务方式与内容。技术有高度,但也需要温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