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组织水上救援演练。拍友 胡晓钟 王华斌 摄
“注意,注意!绳子慢慢放,保证平稳”“攀爬救援速度还是不够快”……9月15日20时,还未走进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的“大本营”大门,就已听到救援训练的声音。为备战省社会应急救援组织技能竞赛,搜救队的队员已连续训练了一周。
夜晚的强光灯下,四名队员正相互配合演练山地救援的情况。下放绳索、攀爬、救援……没有语言,短暂的对视后,下一个救援动作已经跟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一次演练,这就是一次真实的救援。
“理论、体能、急救、山地、水域、破拆综合训练等都是技能竞赛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平时救援需要掌握的能力。这一次全面的训练,对整个队伍来说是‘再提升’的过程。”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队长方浙表示,救援从来不是儿戏,迎难而上就是他们的日常,因此,过硬的技能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无偿服务这条规矩
一直不会变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支队伍没有成立,他们不用奔在一线,我们也不用为他们提心吊胆。”这或许是每一位搜救队员家人的心声,但一切都没有如果。
2011年,浙江省红十字(仙居)应急搜救队成立,从几位登山爱好者组团帮助在仙居境内遇险或迷路的驴友开始,逐渐吸引了各行各业有意愿参与救援的人。随着一次次救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仙居有这样一支救人于危难的搜救队,称他们为“巅峰战士”。
副队长张锦燕算得上是这支队伍的元老级人物,加入队伍后,他的微信名改成了“爱邦”,寓意热爱帮忙。
正做着生意,接到救援消息,生意不做了;正陪着家人,救援消息一来,人又走了。加入搜救队后,随时“消失”成了张锦燕的日常,也成了每一位骨干队员的日常。
“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公益救援开始做了,就会和这支队伍一起做下去。”面对质疑、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张锦燕将这些都埋在了心底,因为他认定,自己做的这件事儿,值得!
面对丈夫的选择,张锦燕的妻子一边抱怨,一边又不得不支持他的决定。担心的又何止是张锦燕一家,从队伍成立后,方浙与妻子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救援开始,不再联系。而方浙在救援结束后,不论多晚,都会给妻子发去报平安的信息。
无偿服务、自掏腰包是搜救队最初的状态,说是白手起家并不为过。“我们本就是因为喜欢,才做这件事儿,并不是为了赚钱。无偿服务这条规矩,一直不会变。”方浙告诉记者,靠着队友间你掏一点,我出一点,搜救队坚持了下来。
在他们的坚持下,这支队伍如今拥有队员249人,有了专属队部与训练场地,添置了指挥车、搜救犬、GPS、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专业设备。这支队伍在仙居县和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下,逐步成为了“全副武装”的精锐型搜救力量。
“不近人情”的约定
背后是信任
每次救援,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既要挺身而出救人,也要尽力保护好自己。
“最惊险的就是去年迎战台风‘利奇马’的时候了,十多个小时,不间断赶往各处救人。”在搜救队元老赵志荣的回忆中,搜救队救人的事迹被一点点还原,那时他们的努力也被大家所知晓。
“2019年,8月10日上午,在救援过程中,先是冲锋艇的螺旋桨被缠住,失去动力,随后冲锋艇又被洪水打翻。那一刻,没选择,只能强行冲过激流靠近被困人员,好在最后成功救出了所有被困者。”说起那时的情形,赵志荣有些后怕,“当时强行横渡激流,其实已经违反了保己救人的原则,但如此危急之间,我还有选择权吗?”
当落水者换个身份,不是被困者,而是其他队员,赵志荣会选择不营救。“这是我们的约定!”赵志荣告诉记者,搜救队队员之间有约定:如果在急流救援过程中,冲锋艇被洪水打翻,队员被冲走,其他队员不下水营救。水下情况复杂,多一人下水就多一分危险,救援队员都有自保能力。我们选择相信!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约定,背后却是知彼知己的信任。
从仙居饭蒸岩绝壁救援,到括苍山冰天雪地中的搜救;从成功救援八角金盘的11名驴友,到梨冲岩51名宁波驴友顺利脱困;从丽水里东山体滑坡救援,到浦江失踪儿童搜寻……在一个个紧急关头,搜救队的队员没有犹豫,选择的都是伸手、救人。
每一次救援后,搜救队都要开总结会,分析总结救援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自建队以来,搜救队坚持学习国际前沿的先进技术和救援理念,积极开展多元化训练,已有55人经培训取得了搜救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其中救援技术教练员10人,队伍先后获得全国山地救援交流赛竖井救援第一名、横渡救援第一名等多个全国奖项,并进入国家应急管理部救援中心的全国联动机制。
因为喜欢
所以坚持
“搜救成立之初曾经想着,志愿救人当然是好事,以后有时间就出动救援,没时间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勉强自己。”而当这支队伍一点点壮大,并声名远播后,方浙才发现,最初的想法错了。因为队伍已经逐渐担负起了救人于危难的神圣使命。
“有救援,关注群消息!这句话就是我们集结出发的信号。”2014年入队的朱文龙一边翻着聊天记录,一边介绍,“看到这句话后,我们有时间的、能出任务的会立马丢下手头的事情,赶往大本营。”
“队员身份不一,如何能快速集结出任务?”面对记者的提问,朱文龙就说了三个字:“有时间”。“有意愿、有能力、有时间”,是成为骨干搜救队员的三大要求,“有意愿”和“有能力”是先决条件,而有时间是最终选项,如果关键时刻没有时间参加救援,一切都白搭。
“一般救援,需要准备的标准装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