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此项针对旅游行业的规定
也是为国内各行各业敲响警钟
大数据时代到来
大数据“杀熟”行为该停手了
别再利用“数字便利”钻空子!
“杀熟”就在身边 你被“宰”过吗
其实,大数据“杀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把戏,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玩过差别定价的套路。
当时,有亚马逊用户反映,他删除浏览器的cookies后发现,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为此,亚马逊饱受争议,亚马逊CEO贝索斯不得不公开道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至今,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让诸多消费者有苦难言。
据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大数据“杀熟”调查结果》表明:
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
11.6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存在一般或不普遍;
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存在。
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杀熟”的经历。其中,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平台成为“杀熟”重灾区。
大数据作为技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却利用了大数据这个利器耍手段。
明明是明码标价却能暗度陈仓,大数据让电商更“懂”消费者,也更容易“伤害”消费者。
在多数人看来,越是老用户越应该享受更多的优惠,而不是“被坑”。而商家却利用大数据“杀熟”,对于老用户而言,似乎从任何一方面都难以理解。什么是“杀熟”?电商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杀熟”?量身下套
以牺牲老用户的利益来获得新用户的好感,吸引新用户,是大部分“杀熟”企业的出发点。但是当新用户转变成老用户后,企业“杀熟”的刀子又会迎面割来,而消费者则沦为了一波又一波“被宰的羔羊”。
别再做任宰的“羔羊”!
大数据“杀熟”正逐步侵蚀至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遏制此类行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避免消费者成为被宰的“羔羊”?下面这些措施也许会有帮助!
消费者
能用浏览器就别用App,平时对网上数据有意识清理。用户可以养成手动清理cookie记录的习惯,不让网站有机会追踪自己的行为逻辑。当然,手机浏览器当然也可以设置清除cookie。
货比三家,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大数据“杀熟”,还可以让系统识别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降低被“杀熟”的几率。
在网购平台搜索购买物品的时候,可以多搜索几样东西,让大数据搞不清楚你的购买目的。
发现大数据“杀熟”现象,及时保存好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给商家任何侥幸心理。
互联网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可以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得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而互联网的公开透明和多平台竞争也使得用户的选择增多,信息获取渠道扩大。
如果这个时候,平台出现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都将被所有用户所知晓,这会给平台带来极大的打击。
因而,对企业来说,对消费对象的差异化定价,应遵守定价底线,保证用户的知情权。
国家“出手” 首个应对大数据“杀熟”条款
今年10月1日,针对在线旅游经营将实施《规定》,使得“杀熟”不再是法外之地,消费者的旅行消费也将更加放心。对于违背诚信原则的不良经营者,要加大处罚力度。
《规定》下月起正式施行,它的出现成为首个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作出规范的条款。这也意味着处于灰色地带的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被划上了一道“红线”。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赵新宇 武慧锋
策划丨关美璐
视觉丨艾玖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