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一名幼儿园老师被曝在天台连打一幼儿耳光,引发广泛关注。
4分钟掌掴3次,事后将孩子独自关在天台……视频里的情景,不独孩子的家长怒不可遏,任何有恻隐之心的人也都会愤懑不已。人们纷纷追问,这是亲子园还是虐子园?当地相关部门调查后作出相应处理:责令该园立即辞退涉事教师,向幼儿家长致歉。
幼师虐童事件虽属极端个案,但让家长们异常紧张,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不仅要对个案一查到底,更要举一反三,进行系统性反思、整改。
仔细分析这一案件,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其一,谁来发现虐童行为?幼儿认知、表达能力欠缺,这就导致了一些虐待行为不容易被发现。该案之所以能公之于众,多亏了“附近居民录像并上传至网络”。可试想一下,如果没人恰好看到,或者看到了不愿多管闲事,孩子岂不就被白打了?
其实,为了加强监管,不少地方已陆续给幼儿园的教室装上了摄像头。但从现实来看,许多幼儿园依然存在天台这样的监控漏洞。相关方面应迅速排查相关隐患,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确保“阳光探头”全覆盖,不留任何安全死角。
其二,如何惩治虐童行为?梳理幼师虐童案件,基本都是沿着舆论谴责、辞退了事的路径发展。辞退当然是必要的,但仅此而已显然不够,法律还必须露出牙齿。
对待孩子,任何施害行为都是极其不道德的,更涉嫌触犯法律。在2015年11月之前,幼师并不属于虐待罪的责任主体范围。对此,当年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专门扩大了虐待主体范围,增加了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眼下,已有多名幼儿园教师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而锒铛入狱。
每一起案件都是法律是否有效,司法机关是否给力的试金石。法律并不缺位,现在的关键是,能否解决量刑困难、惩治无据、执法不严等问题。定罪和处罚更具针对性,才能威慑“摧花辣手”。
其三,师德不能“先上车,后补票”。“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这不是最高要求,而是“幼有所育”的底线。
反观现实,部分教师恐怕没有这样的耐心。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不少案件的涉事教师多是“无证上岗”“临时工”,但在这一案件中,涉事教师系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并非没有资质。这就启示我们,不管学历如何,幼师若是素质差,幼儿就会遭殃。因而,加强师德教育、抬升准入门槛、完善岗前培训,也是解决此类问题不能绕开的一环。
说白了,要挡住扇向孩子的巴掌,首先要把不合格的教师挡在门外。如果一些幼儿园对此不以为意、放任自流,那板子除了打在涉事幼师身上,更应该拿园方是问。
孩子的笑脸,是一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所系。反思类似案件,我们不仅需要道德上的拷问,更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