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棠正在蜡染
纪晓棠创办的“卿遇”手工艺术工坊。
纪晓棠创作的手工艺术品
纪晓棠创作的手工艺术品
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邮电路,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文创园内,有一家名叫“卿遇”的手工艺术工坊,路过此处的游客,很难不被里面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所吸引。
这个手工艺术工坊的创办者叫纪晓棠,是一位80后手艺人,因为对手工艺的热爱、坚守,一直持续做着与蜡染、刺绣有关的工作。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就会感到很幸福。
在创新融合上不断探索
纪晓棠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虽然学习的是美术史等理论类专业,但她对刺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十分感兴趣,并且一直在创新融合的道路上不停探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刺子绣的教学视频,这种源于日本农业时代的传统缝制方法,只需要简单的运针就可以完成,其朴素淡雅的风格,深深吸引了她。
在学习刺子绣的过程中,纪晓棠发现,刺子绣以蓝布为底,白线勾边,与国画中白描的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为何不将刺子绣与国画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呢?”于是,以刺子绣为表现手法,以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为图案元素的茶垫、杯垫、香包等系列手工艺品应运而生。
“这些手工艺品看起来简单,但全部绣完也要好几天。”纪晓棠说,用刺子绣绣出国画的感觉,在针的走法上十分讲究,不仅要考虑正面的效果,反面的走线也要兼顾,这样绣出的线条才会像国画一样自然流畅。
两年前,纪晓棠还接触到蜡染,这种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令她十分着迷。为此,她还特意到贵州游学,跟着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学习了蜡染技术。
纪晓棠发现,蜡染不仅可以用线来表现图案,还可以做出面的效果,这和国画中的晕染比较相似。于是,她将国画元素运用到蜡染中,将蜡染后的布料设计制作成服饰以及手提包等生活用品。同时,她将线条圆润的篆书与蜡染结合,于是采用拼布形式,设计制作了多款融合了蜡染、篆书元素的文化衫。
喜欢黄桷坪的惬意生活
如何让更多人看到自己设计制作的手工艺品?纪晓棠想到的,就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各种文创集市“露脸”,在文创集市摆摊之余,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手艺人朋友。
去年,大车队工艺·创意豪斯文创园开门迎客,并以免租一年或低租方式,招募一些年轻的手艺人来此创业,纪晓棠看中了这里,创办起自己的手工艺术工坊。“工坊取名为‘卿遇’,意为遇见最美的你。”纪晓棠说,工坊既是自己的工作室,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也寄卖一些朋友的作品,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扎染DIY体验。
事实上,从川美毕业后,纪晓棠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忙碌的工作几乎占满了整个生活,每天回到家已是筋疲力尽。她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回到重庆后,纪晓棠也去了很多地方考察,最终她还是选择回到黄桷坪,因为这里生活舒适惬意,可以把更多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安静的环境,也能让人沉下心来搞艺术创作。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纪晓棠的丈夫是一名策展人,两人因艺术结缘,最终走在了一起。结婚生子后,纪晓棠并不满足做一位全职妈妈,而是在带娃之余,不断学习新的手工艺,继续着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快乐了!”纪晓棠说,尽管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会比较辛苦,他们的父母考虑到这方面工作不稳定,最初也不太支持他们。“我们明白父母的担忧,但更明白自己内心的追求。既然都要工作,那为何不从自己喜欢的开始做起呢?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这种快乐就会逐渐积累,幸福感也会增强。”
每当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制作衣服,看到孩子穿上新衣时绽放的笑脸,纪晓棠就会觉得十分幸福;每当店里来了顾客,孩子自豪地告诉他们店内的手工艺品都是妈妈亲手制作的时候,纪晓棠就会觉得十分幸福;每当教朋友们做扎染,浸染晾干后的布料从绿色变成蓝色,最后呈现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花纹,朋友们直呼“神奇”的时候,纪晓棠就会觉得十分幸福……
在纪晓棠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她6岁大的孩子经常在一旁静静地画画,或是做着手工。“在他这个年龄段,我不想过多地教他技术性的东西,而是鼓励他自己去探索,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进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纪晓棠说。
目前,纪晓棠正在学习旗袍的制作技艺,希望将旗袍和蜡染相结合,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