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提起生猪养殖,人们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芒杏村的何正禹。1982年出生的何正禹,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足残疾,但残酷的命运没有并击倒乐观向上的何正禹,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1999年7月拿到了德宏卫校药学专业的毕业证。毕业后,何正禹靠着一技之长,谋求到了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每个月600元的收入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家里减轻了负担,更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身残志坚创事业”
2000年弟弟妹妹高昂的学杂费,让这个刚有点生活起色家庭,再一次跌入了低谷,面对一筹莫展、愁云满面的父母,何正禹想到了养猪,他大胆向信用社贷款1万元,修建猪圈5间购买仔猪50头,当起了“小猪倌”,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由于刚开始不懂养殖技术,他喂养的猪周期长,病的病死的死,一年下来,不但没有赚到还赔了钱。亲戚朋友纷纷劝他不要再养了,都说他不适合干这个,就连一向最支持他的父母也劝他。
面对失败,何正禹没有放弃,他决定向党组织寻求帮助。了解到他的困难情况后,河西乡党委多次安排畜牧兽医站人员进行面对面指导,他自己也专门从书店里买来养猪方面的书籍,从饲料的搭配、圈舍的搭设、采光、疾病的预防等一一进行了学习。2001年,他东拼西凑把猪圈扩建到9间,养殖数增加到150头,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他养殖的生猪全部出栏,并且卖了好个价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不但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给父母置办了小卖部。“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2007年,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何正禹把能繁母猪数增加到480头,每年出售仔猪达3000余头,圆了自己的致富梦,而此时的何正禹也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的梦想是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为乡亲们建立致富平台。2010年,在县残联的支持下,何正禹办理了工商登记,开办了“梁河县丙所养殖场”;2012年,他向县畜牧局争取到10万元的“菜篮子”工程扶贫资金,同时拿出自己多年的养殖积蓄,建起母猪舍1栋32格,总投资24万元。至此,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梦工厂”终于建成,并成为了梁河县小有名气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现在,在这个“梦工厂”里,随时可以看到何正禹忙碌的身影。他拖着行动不便的右腿,乐此不疲的为乡亲们讲授养殖知识、喂养方法、管理技术、疾病防控等。“我不仅要把养猪产业做大做强,还要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进来,把它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他的带领下,河西乡现有20余户贫困户120余人,通过生猪养殖不但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心怀感恩 回报社会”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离不开乡亲们的关心爱护”.....正是一路有这样的爱心相伴,现在的何正禹,开朗、热情,知道感恩。这些年来,他总是极尽所能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在乡亲们没有钱买仔猪时他主动把自己的能繁母猪借给他们繁殖、免费为他们的生猪看病,生猪滞销时主动帮他们销售。在养殖场经常可以看到前来学技的人们,何正禹也把自己多年来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并多次作为残联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代表赴其它乡镇“传经送宝”。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自卑和哀伤,看到的只有坚强、执著、热情和自信。
来源 梁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