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实验师魏国荣在实验室内工作。
抗战时期为备战开挖的防空洞,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改造,华丽转身,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走出了两位院士。这座很“有故事”的实验室,就是位于陕西杨凌凤岗五台山东南角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改造近40年来,这里走出了李振岐、康振生这两位对中国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师生院士”。
“我来东南窑已经30多年了,跟随两代院士,在他们身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所有成绩的取得,都要有实干精神,要刻苦、钻研、踏实……”9月23日,高级实验师魏国荣对记者说道。
当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调研采访。实地了解,追溯历史,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个由不起眼的防空洞改造成的试验站,却见证着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为促进国家发展、实现农业中国梦的伟大努力。
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20世纪80年代初,由李振岐院士主持,在地下防空洞基础上改造而成。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实验室,同时也是西农大国家植物病理学重点学科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全国小麦条锈菌的毒性鉴定与群体遗传结构监测,全国小麦新品种和高代材料的抗性鉴定与抗病遗传研究,条锈菌有性生殖与遗传规律研究,小麦抗病种质资源创制,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的研发等任务。
试验站现有24个窑洞温室,全长200多米,可保障全年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现已成为集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基地。
(记者 王晓峰 王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