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消保委商品和质量服务监督部副部长罗成杰表示,对于金额比较小的、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投诉,很多消费者都会抱着一笔带过的心态来面对。其实针对消费维权问题,消费者如果能第一时间来反映投诉,对商家也是一个监督约束行为,对整个市场消费环境起到极大的提升促进。过去一年 选择维权的消费者不到一半
今年3·15前夕,有调查机构对过去一年消费者侵权与维权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每10位消费者中,有9位遭遇过消费侵权问题。然而,面对摩擦情况,仅有45%的消费者选择了维权。“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依然是多数消费者的选择。
现在,我国已建立省、市、县三级消协组织3200多个。尽管如此,过去一年,遭遇侵权的消费者中,选择维权的只有45%,不过,与2019年调查的37.6%相比,已经有了7个多点的提升。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度12315消费维权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去年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建议29万多件,其中投诉类才6万4千来件,只占诉求总量的22.13%。法律界人士认为,这个比例还是偏少。
律师缪宏韬:“对于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还是比较完善的,早在1993年,我们国家就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 ,后面陆陆续续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所以消费者无论是在线下实体店或者在线上网店购买消费遭受到了侵害,法律都支持维权。”维权门槛 需要“再低一些”
买到问题商品,或者消费中遭遇其他侵权后,为什么不选择维权呢?调查显示,有63%的消费者由于投诉流程过于繁复、无实质回应的问题阻碍了维权步伐,37%的消费者不知晓具体方式,并认为维权门槛很高。
作为消费行为的后续环节,维权同交易绑定在一起,首先被消费者考虑的,便是成本和效率问题:要花多久时间、值不值折腾这么一次?调查显示,通常一次维权需要花1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1年以上的维权案例占16.8%,对于消费者而言,每5个维权行为里,可能出现1个要拖365天以上,这个几率便不是碰巧。
37年前,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全消费、自愿选择、平等交易,是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没有人希望花钱买“坑”,更没有人希望要用“较真”的方式去维权。简化申诉过程、给予积极回应,让消费者本该受到的权益保护更直接、更轻盈,这份努力,远不限于每年3月那一天。我们不需要做上帝,但我们需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们说较真式维权,是因为如果不较真,在费心费力费时费钱的消耗中,消费者维权往往难以坚持到底。但是,有时候,维权就像一口大钟,你不去敲,就永远不会响。所以,如果买到问题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请好好与商家较较真。这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倒逼生产者、销售者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能推动社会进步。当然,您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说明你的权益的确受到了相关商家的侵害。我们也期待,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审判程序适当简化,消费者的维权路,能相对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