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扶贫日”意义更为特殊——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此,大河网特推出系列报道“扶贫豫记”,分享河南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那些特别故事。
大河网记者 刘杨
从借酒消愁的贫困户,到今年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提起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农民王万才,那妥妥地是位“脱贫明星”。
10月13日,大河网记者联系王万才时,他正在北京的中国扶贫杂志社。“国务院扶贫办此前开展了一个‘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展示展播活动,我的一篇反映脱贫攻坚故事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明天表彰,我还要在会上发言,现在在这儿排练。”王万才在电话中笑着向记者分享。
从贫困户到“脱贫明星”,王万才是怎样蜕变的?
“一路走过来,我完全意想不到。”王万才告诉记者,以前的自己,是破罐子破摔,总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就是无穷无尽的烦恼,总是在想办法逃避、解脱,不停喝酒,一天到晚晕晕乎乎,穷困潦倒。
在精准扶贫政策推行后,王万才毫无悬念地被评定为贫困户,从此,他的生活慢慢改变了。
“通过帮扶干部的鼓励和政策支持,我不仅在物质上脱了贫,精神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还出了书,文章得了奖,这是我更想不到的,可以说年轻时候破灭的文学梦,好像现在又圆了。”王万才说。
王万才的脱贫日记选——《唐河千帆过》2018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公开发行,因为这本书,他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并收获了不少荣誉。提及创作初衷,王万才告诉记者,他很喜欢文字,当时也仅是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些变化。
现在,王万才开了一家豆腐坊,加工销售传统手工豆腐。“做豆腐很辛苦,也不太挣钱,但我就是想给其他贫困户做一个榜样,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幸福,幸福一定是可以到来的。”王万才说,通过十几亩地的种植收益,加上公益岗、产业分红、政策性帮扶等,收入比以前好很多,更重要的是农村现在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生活轻松愉快。
“精神贫困比物质更可怕,这点我深有感触,思想的转变比挣多少钱更重要。”王万才告诉记者,现在他比以前忙多了,也充实多了。“这两年,我也参加了省、市、县、乡组织的多个‘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巡讲’报告团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讲团,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鼓舞贫困乡亲奋斗。”
对于未来,王万才更是充满了信心。“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了,村里建设美丽乡村,道路、绿化、饮水等方方面面都得到极大改善,整体居住环境变好了。县里还正在打造生态田园小镇,发展近郊旅游项目,像我做豆腐也可以开一家农家小店,接待游客,大家过来玩得开心,我也增加了收入,这是我的一个小打算,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王万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