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8日,在“是光”诗歌的创始人康瑜老师的努力争取下,云南昌宁县漭水镇中小学10名师生赴北京参加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益活动,七名学生合唱《娃娃诗》,还诵读了自己的代表作品。
10月14日,漭水镇党委政府收到了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邀请函,特邀漭水镇中学施应锁、大山头小学字嘉宏、漭水小学王春琳等七名小诗人及其诗歌老师参加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益活动。
15日早晨,孩子们做了简单准备,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赶赴北京,千里之遥,师生一行人抵达北京已是晚上七点,而此时,“是光”诗歌的老师已在机场接机多时。
16日上午,在“是光”老师的带领下,漭水师生们一同赶往北京中山公园中山音乐堂,准备参加下午的活动,便进行了活动彩排。下午五点半,由中国文史研究馆、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诗词朗诵暨电影鉴赏会”如期举行。晚上七点“是光”七位小诗人上台合唱《娃娃诗》,还诵读了自己的代表作。小诗人们拘谨中不失大方,淳朴中渗透自信,尤其是在诵读自己的诗作时,更是真情流露,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16日上午,小诗人及诗歌老师与字节跳动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孩子们把他们自己的诗作——《大山里的小诗人》一书,给了叶嘉莹先生及她的助理南开大学的张静教授。张静教授对孩子们的诗作大加赞赏,她还给孩子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下午,漭水师生在“是光”老师及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颐和园,志愿者们详细的给小诗人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各处景点及背后的故事,小诗人们看在眼里,听在心上,对这座“皇家园林博物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时光飞逝,两天的活动很快结束,18日凌晨四点,在北京首都机场,孩子们和“是光”康老师他们依依惜别,师生又将回到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学习活动。活动是短暂的,但它却将永远印刻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里。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它既传承和弘扬了诗歌文化,让山里的孩子走了出去,认识和了解了世界;又让人们感受到了诗歌给孩子们的正向意义,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乡村教育,更关注乡村教育及乡村发展。
昌宁县漭水镇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小镇。自2017年支教老师康瑜创办了“是光”诗歌后,诗歌教育已成为漭水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小诗人们也同雨后春笋般一一冒出。(杨德丽)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