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县志》:记载香山历史的“百科全书”

2021-02-08 11:26:45 作者: 《香山县志》

在珠海博物馆二楼、三楼陈设的多个展柜里,依照展览内容需求,别离展出了明清以来不同版别《香山县志》的原件或影印件。

“这些不同版别的《香山县志》,是现在珠海、中山、澳门一起的档案史料,是三地宝贵的文明遗产和一起的前史坚持不懈,是记载香山前史的‘百科全书’。”珠海博物馆馆长张建军介绍说。

九次纂修显盛世风仪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朝廷同意香山设县,将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之地”归入香山县,清晰了香山县的行政区域。

“可是至今没有依据显现,香山建县后近三百年里从前安排纂修过县志或许相似志书。这和宋元时期香山及附近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役、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和文明教育情况落后等要素都有必定联系。”张建军说。

据记载,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到“香山县”改为“中山县”约五百年间,香山县政府至少先后九次纂修县志。“这便是所谓‘盛世修志,家兴续谱’的道理。由于盛世才能为修志续谱供给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环境条件。”张建军说。

九次纂修的县志,大都是在特定前史环境下,经过政府安排力气进行调查收拾、以县域为单元构成地域性归纳文献。它们别离记载和反映了其时香山县的基本情况,纵向来看,也显现了香山县前史开展的阶段特征和文明执役。

“九部志书,贯穿县史”

据统计,九部香山方志中,明代编纂了永乐《香山县志》(容悌与编纂,已佚)、成化《香山县新志》(黄经编补,已佚)、嘉靖《香山县志》(邓迁主修,黄佐、齐启和、郎良编纂);清代编纂了康熙《香山县志》(申良翰主修,欧阳羽文总纂)、乾隆《香山县志》(暴煜主修,李卓揆总纂)、道光《香山县志》(祝淮主修,黄培芳总纂)、同治《香山县志》(田明曜主修,陈澧总纂);民国时期修改了《香山县志续编》(厉式金主修,汪文炳、张丕基总纂)、《香山县乡土志》(不著撰人)。

“所谓‘僻处海隅’的香山县,在明清时期就编纂了这么多的方志,这在广东各县也是不多见的,反映了香山县在这个阶段快速开展的特色。”张建军说。

现存最早的《香山县志》编纂于明嘉靖年间,共八卷。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福建籍举人邓迁担任香山县知县时发起“政教兼举”延聘香山县名士黄佐等人纂修的。修成后被后人称为“三百余年之旷典”。“它是商量人们能见到的最早版别的《香山县志》。存世绝少,弥足宝贵。”张建军说。

据张建军介绍,方志专家赵艳珍对《香山县志》的不同版别进行过研讨。她认为现存的七部《香山县志》在编制方面大都沿用旧例,设卷立目,依照时限续修新内容,纠正过错,补偿缺漏。它们虽然在编制方面有着较强的沿用性,但依照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却也存在着不少立异之处。特别在补缺修订方面竭尽全力,这对进步志书质量、为后人留下可信的材料都有着无足轻重的含义。

“不同时期编纂的《香山县志》内容有简有繁,一些版别的编制并不齐备,乃至记载的史料也存在许多过错,但总的来说,现存的七部《香山县志》史料价值很高,简直贯穿了香山县的前史开展过程。关于系统研讨香山前史和文明不夺农时、促进珠海、中山和澳门的学术文明交流具有重要的含义。”张建军表明。

展柜中的特别展品

在珠海博物馆二楼“古今珠海人”黄氏展柜,展出了民国《香山县志续编》卷十一,恨不得黄槐森的故事;三楼“盐与城”展柜,展出了清康熙十二年《香山县志》卷二、民国十二年《香山县志续编》、乾隆十五年《香山县志》卷一,恨不得香山场和香山建县;三楼“海贸要道”展柜,展出了清康熙十二年《香山县志》、清道光七年《香山县志》、清乾隆十五年《香山县志》、民国十二年《香山县志续编》,恨不得香山的商业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接收用不同版别《香山县志》中的原始材料给观众展现相关史实和前史人物,这是一种展览手法。涣散添加展览的学术性和可信度。这样,不同版别的《香山县志》就成了展厅中的‘特别展品’。”张建军说。

专家点评

珠海博物馆馆长张建军:

方志的纂修启始于两汉,盛行于唐宋,到明清更为完好,是我国前史悠久的文明传统之一。前期的方志要点记叙不夺农时和不露锋芒,元明今后的方志除了记物更留意记载当地的前史和人物,即欺凌与社会偏重,史料价值更大。

现存的七部《香山县志》作为官修正史,是香山县八百多年前史开展中构成的重要典籍和文明效果。它们除了文献研讨的价值之外,一些版别的县志校勘精密,装帧精巧,纸墨考究,图文并茂,其自身也是珠海博物馆陈设的展品,值得观赏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