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一张“七仙女”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1-02-18 14:59:15 作者: 青未了|一张

文|钱子琴

(“七仙女”老相片,后排左一为作者)

严厉的说,这是我最早的一张合影。算一下时刻,虽不是很悠远,但也有45年了。实为8个小姑娘参加的活动,惋惜的是合影只要7个小姑娘,后来,咱们称之为“七仙女”。

那是1976年的初夏时节,县里安排校园文艺汇演,咱们8个小姑娘由于去油坊大校区汇演节目(其时是由好几个公社组成的校区),后被县里选中,然后去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城再次汇演。扮演完毕,咱们一块去一位本村在县城作业的小玲姐那里落脚卸装。卸完妆,在她那里玩了一瞬间,她说:“你们都长得这么精力,还穿了一致服装,留个合影多好!”

咱们几个人快乐地当即决议去照相。小玲姐带咱们一同去了照相馆,她还在那里安排咱们高矮个的摆放。咱们一般大的年岁,身高差不多,在一块儿玩的时刻也不短。实践是有八个人的,由于有人难得来一趟县城,那天名叫“新”的小姑娘,她的母亲让她扮演完毕后,去看望一下她的在养老院的老姥爷(“新”的老姥爷是烈属),所以那天合影少了她,实是一大惋惜。

我至今仍明晰记住咱们被县里选上,去扮演节目的情形。听到这个喜讯,几个人激动的好多天夜不能寐,既快乐又发愁。快乐的是咱们能去县城了——咱们都没去过清河城。咱们那个年岁段,清河城是一个悠远的当地,由于距咱们村子有20多公里,咱们傍边还有不会骑自行车的;愁的是服装问题,不像现在,说一致服装立刻就买。在那个时代,逢到新年有谁能穿上一身新衣服,那便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儿了。

几个小姑娘商议又商议,都回家跟大人要钱,一致扯一块新布料做一件花上衣,但终究真实执行了的,只要我平缓、霞姑娘,三人一块步行,然后坐摆渡船过河,去了山东省夏津县一个叫白庄的供销社,扯了一块花布,做了一件花上衣。花布,白底色上有一朵朵淡桔黄色的梅花。来回间隔估量也有十几公里。

提到几个小姑娘,咱们是两个年级的,霞、平缓我在一个班级,其他几个小姑娘在一个班级,比咱们仨低一年级。自打咱们小学三年级、其他几人二年级,就被校园选中在一块扮演节目,配合默契,一向演到初中结业前夕。

我记住扮演的第一个节目是《早晨锻炼身体好》,第二个是《哥哥从军去边远当地》,后来演《小汽车真美丽》、《路旁边有颗螺丝帽》、《我是公社小社员》,再后来就跟局势编列比方《四届人大成功举行》《赤脚医生向阳花》《咱们的书记下队来》《毛选第五卷发给咱》......,如同终究期演了《绣金匾》、《四人帮 四条狼》等。扮演便是又唱又比画的那种,动作的编列都是教师和咱们几人群策群力,有时也学习别处校园扮演的动作。

那时候咱们上课学习的一起,还搞勤工俭学,每周都有劳动课。比方学生们挑水积肥,轮番值勤拔菜喂猪,教师扶犁一伙学生拉犁犁地,耙地种粮食、棉花,学生们自己整理公共厕所的茅坑等,不上课学习也不是什么犯上作乱的事。

有时不让咱们上课了,就去排练节目。记住那年咱们开端学化学课了,教化学的刘教师书生气比较重,常用孔子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词语教育咱们。

有一天,担任排练节目的孙教师让咱们三个人上课时刻去练节目。那时咱们学到了化合价,注重学习的刘教师不乐意让咱们去,他也不好说不让去,想让咱们仨自动抛弃,就给咱们三个人出难题,在教室外的土地上,当即用小木棍儿给我仨别离写了一个化学方程式,严厉地说:“谁配平了,谁就可以去。”刘教师没想到咱们仨很快就配平了。那时咱们玩心正浓,咱们仨都高快乐兴地去练节目,刘教师很无法地看着我仨离他而去。

去汇演的那天,咱们穿了一致色彩的上衣,戴上红领巾,裤子都是蓝色的,每人借了一顶军帽,帽沿儿上面都有一颗大红色的五角星。上衣都是借的男同学的鱼白色的褂子,咱们也称钢靠色(音)。那时候,简直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件那个色彩的褂子。

那天,教师们也换上了平常没穿过的新衣服,咱们几个小姑娘别离由咱们校园的教师们用自行车载着。联校的老校长50多岁的年岁,仍然是头上包一块儿平常常常包的雪白羊肚毛巾,年青的教师们体贴地让老校长载了“七仙女”里边体重最轻的小霞。去的人还有联校一个会拉手风琴的教师,他骑着自行车,背着手风琴,一看也是穿了一身不常常穿的新衣服。还有一个咱们村会拉二胡的半盲人平先生(能通过光探索着走路),他也被一个教师载着。到了柏油路上,几个年青的教师还搞起了骑自行车竞赛,弯着腰乃至屁股离座拼了命的蹬车子,自行车迅雷不及掩耳般的跑在土路上。我能感觉到那天每个人的心境都是振奋的。

咱们扮演的节目是《反击右倾昭雪风》。现在我都忘掉了,其时咱们是用什么样的舞蹈动作诠释了这么一个政治意味稠密的节目而被选中去县城扮演,真是有些难以想象。或许是几个小姑娘的精力头儿?亦或是几个小姑娘整齐划一的动作?或许都有。

扮演完毕,一致在清河一中吃饭。我记住吃的是大油饼,喝的菜汤,每人都交了粮票,不记住交了多少了。

那时咱们村每到冬天,农闲了,就会有村里人自己组成的剧团扮演戏曲,剧种咱们称“四根弦”,是小剧种。节目都是村里人自己编列,新年前后要扮演多场,邻近村子的人都来咱们村看戏。剧目首要依据其时的局势排练,比方《红灯记》《沙家浜》《李二嫂改嫁》......也有传统剧目如《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十五贯》等,唱腔是四根弦。

我本家堂哥子奇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上世纪五十时代末考上了学,一差二错没能读成,他既是剧团的导演也是艺人。住我家斜对门志海的爷爷是司鼓。村中路口有一位身体低矮腿脚不好叫宝瑞的先生,拉得一手好京胡。拉二胡的当然还有那位陪咱们一块去清河城演节目的半盲平先生。我不记住谁吹唢呐了,也不记住谁打板儿、敲锣、拍咣咣了......

我记住有一年冬天,说是上边拨给村里一笔钱,让购置唱戏的服装和道具,那些唱戏的老人们可快乐了。那时候家里有缝纫机的都忙活着给剧团缝制服装,我家也有缝纫机,三姐也帮着缝制,生产队给记工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