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风行信息越填越多 可能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2021-03-16 09:43:22 作者: 扫码点餐风行

市民质疑

留下的个人信息和消费数据去哪了

律师提醒

技术上不需要,则可认为是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漫画/张平原

瑞景商业广场一快餐店内,店员指导顾客手机点餐。 (本报记者杨霞瑜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杨霞瑜)“只能扫码点餐。”近日,市民曾先生在一家书店咖啡区被告知人工服务已取消,需通过桌面上的二维码自助点单。连日来,记者走访30家中小型餐饮店发现,近九成的餐饮店采用扫码点餐。

商家认为,顾客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助点餐系统,可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但市民质疑,扫码点餐前需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等,除了令中老年群体望“码”兴叹外,也会留下个人信息及消费数据,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现象】

自助点餐流程繁琐

还会被强制关注授权

近日,记者随机选择了岛内不同商圈,走访了30家人均消费在50元至150元之间的餐厅、茶饮店、咖啡厅等。其中,像“必胜客”“麦当劳”等3家体验感比较好的餐厅,扫二维码后可直接进入点餐页面;在“凑凑火锅”“岩岛饭堂”等20家餐厅,需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昵称、头像、位置等信息后才能进入下单页面。

记者体验扫码点餐后,被强制关注了22家餐厅微信公众号,2天内有4家餐厅通过微信发布了福利推送、产品推荐等信息。值得留意的是,通过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的过程中,上述大部分餐厅并未展示相关的“隐私条款”,说明收集信息的原因、保护方式等。

【声音】

商家认为可节省成本避免漏单

市民希望简化操作流程

“一方面是节省人员成本,另一方面是避免漏单的情况。”经营一家拉面馆的洪先生说,之前使用人工点餐时,高峰期经常手忙脚乱,顾客等待时间一长,也会抱怨,现在扫码点餐便捷又高效。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嘉禾路的一家火锅店,顾客罗女士正打开手机微信,扫了扫桌角的二维码并根据提示注册会员。罗女士认为,扫码自助点餐确实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不过如果操作流程可以更直接点,一扫码即可点餐会更方便。

“只是想吃一顿饭,但自己的微信昵称、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又‘透明’了一层。”张女士告诉记者,每新到一家餐厅扫码点餐,都需授权商家获取个人信息,至今已记不清楚共授权了几家餐饮店。

记者了解到,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在服务员的介绍下,通过纸质菜单完成点餐。“手机菜单上的图片和文字太小,怕点错。”60岁的林老伯说,目前只尝试过一次扫码点餐,被迫关注了商家微信公众号后,经常收到广告推送,只好请女儿帮忙取消关注。

【分析】

点餐前强制关注是吸粉手段

信息填写项由商家设置

记者联系了一家智能收银系统供应商,销售人员小陈介绍,目前大多数餐饮店选择用户授权登录并关注公众号进入自助点餐系统。“一个月新增关注400人,一年就有4800人。”小陈说,点餐前关注公众号是吸粉的手段,通过公众号推送优惠、新品推荐等,比街头发传单的转化率高。

“点餐前需填写姓名、电话号码等是由商家自主设置的。”小陈告诉记者,不少餐饮店因担心顾客取消关注公众号,会在点餐程序中设置注册会员,留下顾客的个人信息。据了解,目前具备排队、点餐、收银等功能的运营软件,费用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

至于顾客留下的个人信息及消费数据,是否存在被泄露的情况,小陈认为这取决于商家,不过大多数商家主要是为了二次营销。

那么顾客通过扫码点餐留下的个人信息储存在哪儿?记者咨询了一位业内的技术人员。“个人信息主要存储在服务器。”据该名技术人员介绍,商家可购买服务器,但是费用颇高,因此大多数商家选择使用技术开发商提供的服务器,这并不影响商家通过后台系统查看相关数据。

【律师说法】

商家收集个人信息

应遵循必要原则

“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或打开非必要权限,拒绝提供业务功能”可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说。

许东介绍,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相关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许东认为,判断扫码点餐是否超过必要原则,关键要看技术上是否必要。如果可以在系统内设置不收集信息、不获取授权,顾客可直接点餐,那么获取姓名、手机号、微信等信息明显属于没必要,可以认为是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