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徐昌才:那些岁月,生命在起舞——我和《语文报》的故事

2021-03-22 00:54:09 作者: 星辰文艺|徐

欣闻语文报社正在开展一项名为“来自语文报的金色邀约”活动,创建一个报人、读者、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我就想写一篇文章,追忆我和《语文报》的交往由来。

上了高中,我才知道有一份报纸叫做《语文报》。报纸有人民日报那么大,版面设计朴素、大方,整体风格典雅、庄重,里面分了好多栏目。我最喜欢最后一个版面“学生习作”,当时发表了一个中学生写的短篇小说,分几期刊发,作品大约是以中学生的朦胧早恋为题材,讲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情困惑和心灵矛盾,文字吸引人,内容击中我的心理。小说名字叫做《柳眉儿落了》,成为了我的青春记忆。主人公的情感憧憬、人生体验和理想追求,正是我们这代人青春躁动的现实翻版。

因为这篇小说,我了解了《语文报》,进而喜欢阅读报纸的其他栏目。当时给中学生阅读的报刊也不是很多,学生阅览室的几种报刊,成为我当时重要的课外读物,陪伴我度过了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任教初中语文,主张语文学习除了课堂之外,更要扩大知识视野,拓展文学天地,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生一定要加强阅读。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语文报刊和文学刊物,其中每学期必订的就是《语文报》。我让同学们自由阅读,写摘抄,写读书笔记,不定期分享阅读心得,或者读书方法,或者知识见闻,或者思考发现,只要是与语文学习,与《语文报》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记得有一个学生看了《语文报》上一个短篇小说,深受启发,仿写了一篇小小说,写一个农妇赶集卖油炸粑粑的遭遇,她卖出一个油炸粑粑只几毛钱,但是还是有人骗了她,给她一张假钞票,好像是两块钱,她没有发现。那个人显然是欺骗她老实巴交,欺骗她脑子不灵泛。这篇文章写出了农妇的实诚与淳朴,也写出了骗子的诡诈与无耻。他当时给大家朗读了这个故事,因极具生活气息,写活了人物性格,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这篇文章我后来推荐给县教研室主办的《山泉》文学刊物发表了。这位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爱上写作。这位同学虽然考不起高中,初中毕业之后到了深圳打工,依然热爱文学,坚持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什么的,他的确是一位很有情怀,很有梦想的文学青年。现在已经四十几岁了,依然爱好阅读,关心天下大事,思考人生社会,不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他的诗歌,或散文什么的。我们也时常联系。

有一年国庆放假,我带着班上五个爱好文学的同学,从贡溪出发,经过县城,直走怀化,绕道麻阳,最后到达沈从文家乡凤凰县城,辗转奔波三四百里,为的就是去拜谒沈从文故居,激发同学们的文学兴趣。那一次出游,我们带上了照相机、笔记本、钢笔,还有几张供沿途阅读的《语文报》。可以说,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是读着语文课本上的文学经典走近文学的,也是读着《语文报》走向文学的广阔天地的。那个时候,《语文报》在我们心里,神圣,庄严,犹如灯塔,照亮了我们跃跃欲试的文学之心。

后来,我从乡下调到县城一中工作,发生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一个叫做杨绍兴的同学,骑单车摇晃百余里,带着两大块乌黑的腊肉来看我,我送他一沓破旧泛黄的《语文报》,送他文学名著,那情景,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任教新晃一中的几年里,我每年都会组织同学们订阅、学习《语文报》,要求他们写读书随笔,做摘抄,办手抄报,出黑板报,策划活动宣传,很多内容来自《语文报》。完全可以这么说,《语文报》定位大语文,践行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类同《红楼梦》所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报》就是语文百科全书,栏目多,品质高,大家大作堪称典范,选材、内容、格调都非常切合孩子们的阅读趣味。

1998年夏天,我调入全国名校雅礼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年级没有统一组织订阅《语文报》,但是,我每次上新学期第一课,参加家长会,都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报刊,其中《语文报》是每次必推的品牌报纸。我给大家说,《语文报》被誉为“中华语文第一报”,这不是浪得虚名,你们想想,全国教辅报刊成百上千,每年度要经过国家出版部门严格审查,语文报差错最低,质量上乘,读者反应非常满意,经得起时间和读者双重检验,最重要的是,这个报纸的文质兼美,理念先进,立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有文化的人都要阅读这份报纸。《语文报》社每次举办的全国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我都组织同学参加。不少同学获得国家级、省级不同等第的奖项,有的同学还凭借这些奖项获得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2018年秋天,我和学校同事刘老师带着13位雅礼学子赴浙江绍兴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位同学获得了特等奖,三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小孩也参加了复赛,获得三等奖。这对他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进入雅礼三年,从来没有获得国家级赛事的荣誉。那次比赛,他们现场写作题目是“路”,孩子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他的爷爷,百里步行送儿报到的感人事迹,赞扬爷爷关爱儿子,战胜困难,激昂上进的精神。这次参加语文报杯大赛获奖,极大地鼓舞了他。颁奖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父子两个还站在领奖台前合影留念,小孩雄赳赳,气昂昂,特别神气!语文报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我想这是一个起点,他会记住一辈子。教学之余,我还应《语文报》初中版编辑刘三川老师之约,给“诗韵拾零”专栏写文章,主要是配合初中古诗词学习,适当拓展,找一些相关篇目进行品鉴赏析,帮助孩子们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时至今日,大约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后来又应刘编辑的邀约,参与由报社编写的《中学生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春秋两卷本)的主要撰稿工作。参与撰稿的多是全国一线名师,我撰写了约十二万字的内容。该书还收录了我许多发表在《语文报》“诗韵拾零”栏目上的文章。丛书由语文报社推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可谓名师执笔,名家主编,名社推出,读者定位为中学生,是一部既可备战考试,又可提升诗词素养的鉴赏宝典。全国各大中城市新华书店,各大图书网站有售。该书上市以来,深受全国广大中学生读者朋友欢迎。我也因为频繁地写稿、投稿、改稿、发稿,与《语文报》的编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