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将一门手艺,做到可以列入非遗名单,
需要多漫长的过程?
福州就有这么一位出身制香世家的匠人,
毅然辞去国企工作,经历创业破产,
在南非沉淀数年后,回国潜心研究制香技艺,
为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陈卫平,出生于制香世家,福州第四代冷凝合香技艺传承人。深谙制香之道的他,从不为此自矜。
作为手艺人,他将手艺毫无保留地授与他人,甚至将制香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传承冷凝合香事业上。
与相关文创产业达成合作,在台江区小学校内成立冷凝香社团...他为了冷凝香的传承,可谓是费劲了心思。 目的是要将冷凝香技艺宣传开来,传承下去。
我们很好奇他在近些年里,为何如此费尽心思传承这门手艺。
带着疑问深入交谈之后,我们才发现一切的缘由,都潜藏在过去那风起云涌的数十年,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当中。
作为冷凝合香第四代传承人,陈卫平真正投身于冷凝合香事业,其实不过短短数年。
早年间他曾在国企内朝九晚五,也曾经历商海浮沉,几近破产。
从他过去的故事里,甚至很难捕捉到一丝手艺人的影子,更遑论对非遗传承的热衷。
作为祖传的手艺人,陈卫平跟随父亲学习制香的少年时光,自1991年父亲意外辞世时,便戛然而止。那一年,陈卫平17岁。
在那讲究父子接班的年代里,陈卫平也被安排接替了父亲,到福州医药站上班。冷凝合香这一名词,也从他的人生中消失了二十余年。
陈卫平的青年时光,是在医药站度过的。由于少年时,他曾跟随父亲学习过医药知识,家学渊源,触类旁通,陈卫平很快就熟悉了医药站的一切。
他先从药材仓库管理做起,仓库里存放着两万多种药材,存放环境、保存方式都各不相同。
陈卫平上手工作之后,短时间内便将这两万多种药材管理得井井有条,哪几种药材可以放在一起,哪些药材药性相似,就算如今三十余年过去了,依然能如数家珍。
香材,都是药材。
这是陈卫平的制香理念,他在制香时,经常会添加一些中药成分以增强效果,想来这些知识,也都是在医药站那些年的无心插柳。
或许是年少时的心高气傲,陈卫平不甘于庸常,在熟悉了医药站的工作流程后,年轻的陈卫平就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
从福州医药站自立而出,开办自己的药材公司。
提起辞职下海的缘由,陈卫平说了三个字: 虚荣心。
那些年,福州医药站的生意越做越好、规模越来越大,而陈卫平的工作也非常出色。于是他就认为,医药站的一切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 他膨胀了。
膨胀,便要付出代价。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医药站内几乎所有工作都能驾轻就熟的他,却从未接触过财务工作,正是这项工作,为他后来的经商失败买下了伏笔。
寥寥数年,陈卫平就被迫卖掉了自己的公司,经历了人生低谷。
“太急功近利了,不太好,不太好。”多少年过去,再谈起这些事时,陈卫平似乎早已从往事里挣脱而出。
如今的他经常戴着串珠,穿着朴素的衣服,焚起一炉香,钻研着《陈氏香谱》,似乎已经很难将他与那个下海经商的少年联系起来。
如今听着他用冷凝香般清幽雅致的心态讲述往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在人世浮沉,逐渐褪去一身棱角,将自身沉淀在传统技艺的一方天地里。
也许这就是成年人的成长:出走半生,归来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