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群众的事儿先当群众的知心人| 长城评论

2021-03-25 18:25:26 作者: 办好群众的事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郭慧岩

青砖黛瓦,鲜花绿草,游人如织……贵州省遵义市市花茂村火了,这里的村民过上了“收租金、拿分红,在家门口务工”的好日子。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曾经坡陡地贫,乡亲们广种薄收,粮食一年种出来不够半年吃,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这变化来得不易。惠民政策出台了不少,但不少村民并不买账,各种碰壁、吃闭门羹、不理解……“好政策为什么没人支持?”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一度很是疑惑。

看来,光说“政策好”还是不行。于是,彭龙芬自己租地,先行先试,把实实在在地成果摆在了大家面前,让数字说话,大家心里才有了底,政策也落下去了,项目也立起来了,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田园风光。来源于视觉中国

这让人想起了热播剧《山海情》的一段剧情:专家凌教授通过考察,提出吊庄村适合搞大棚蘑菇,但当地村民都没有接触过,不敢轻易尝试。吊庄村代理书记马德福的弟弟马德宝就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想到大获成功,运到市场后被一抢而空。当地村民看到马德宝挣了钱,纷纷开始建棚种蘑菇,马德福再也不用费尽口舌劝说了。

无论是现实中的彭书记,还是影视剧中的马书记,他们“从群众中来”,懂得老乡的心思、顾虑,更知道如何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的快速打消他们的疑虑。

政策越到基层,推进的难度就越大。这里边有习惯问题,农村祖祖辈辈可能都是这么过来的,一时间改变会有很大不适应;另外,一些村民对政策的理解、接受也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尤其在后果未知的情况下,心里难免打鼓。

特别是,现实中有的干部不顾实际情况,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政策说改就改、说变就变,不仅落实效果差,还搞得民怨沸腾;有的干部不去一线了解情况,只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了解政策落地情况,更别感知村民的“急难愁盼”了……

可见,办好群众的事儿,就得当群众的知心人,多从群众的视角来看,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群众的感受,不能动辄“一刀切”“疾风骤雨”。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就看愿不愿、敢不敢。愿不愿经常深入一线,少点套话虚话官话,多些真话实话大白话;敢不敢吃了闭门羹之后还能锲而不舍,遭受误解时能够耐心解释……“笨功夫”往往更能走进人心里去。

“走好群众路线”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身体力行;让好政策变成大家真正认可的好政策,也需要把功夫下到位。急功近利、一步到位显然不切实际,多到群众家里看看、多跟群众唠唠嗑儿,可能才是把事儿办好、政策落到群众心里去的最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