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1年3月30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大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从王薇薇体内分离。这200毫升“生命种子”成为一位1988年出生的年轻女士重启生命的“钥匙”,为她送去生命的希望。来自南京市玄武区的现役军人王薇薇成为南京市第94位、玄武区第11位捐献者,也是2021年南京市第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王薇薇是驻宁某部高级工程师,也是一个地道的“川妹子”。十余年来,她工作勤勤恳恳,业务精益求精,早已成为专业“大拿”,多次立功。
一个善念,总能结出善果
2018年4月,王薇薇在血液中心献血时,顺便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从那时起,她就期盼着有那么一天,自己能有机会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救人一命,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2020年10月,正在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的王薇薇接到玄武区红十字会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位患者和她血型初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做进一步检测,捐献造血干细胞。王薇薇果断地回答 :“好的!没问题!”
挂了电话,王薇薇还觉得“不大真实”,没想到自己会和一位陌生人配型成功,更为有这个机会感到高兴。“你这是救人一命啊!了不起!”知道她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一同参加培训的同事比她还要激动。
一个月后的11月24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再次询问她是否愿意继续捐献,如果愿意,将抽取她的血液样本做进一步的高分辨配型检测,以确定是否能完全配型成功。只有“高配”成功,才能最终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愿意!”王薇薇毫不犹豫。
王薇薇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曾一度反对她的捐献决定,并责怪她此前瞒着他们。
“家人也是担心我身体受影响,为了让他们放心,我咨询了很多专家。”王薇薇说,“可当家人们知道对方是一位1988年出生的年轻女士,医生的意见好像也不重要了,能救人一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家人们都转而坚决支持我的决定了。”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王薇薇心中力量就更足了。
一波三折,更显生命的珍贵
“王薇薇是我接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最‘积极’的一个。”玄武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随琳说,“自从知道自己初配成功,王薇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问我,什么时候捐献?她好像比患者还着急的样子。”
然而,等待的过程还是很漫长。
“高配”的结果很喜人:各项指标100%配型成功。王薇薇终于可以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心愿了。
王薇薇顺利办完体检等各项手续,一切准备就绪,计划3月4日正式入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时,却在入院的前一天3月3日,得到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消息:“患者突发高烧,捐献被迫推迟。”
王薇薇和工作人员都知道,患者在接受捐献前突发高烧,病情恶化,能挺过来的机会是比较渺茫的,说是推迟,或许是遥遥无期。大家只能一起默默为对方祈祷,大家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金陵三月,城里樱花盛放,处处跳跃着生机活力。3月19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患者渡过难关,捐献计划马上重启!
一袋“血液”,带来生命的希望
3月25日,王薇薇所在的部队为她举行“出征”仪式,南京市、玄武区红十字会相关领导受邀一同参加。
“出征”仪式上,王薇薇说,很幸运能有机会帮助他人,去完成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李俭和玄武区红十字会副会长汪小文在交流中,对王薇薇本人的大爱之举、部队对王薇薇的培养教育及王薇薇家人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她们表示,王薇薇为地方公益事业做了无私奉献,展现出了一名军人的担当、一位女性的伟大,在弘扬部队优良传统的同时,促进了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她的志愿行动让红十字会真切感受到军人就是有勇气、有大爱的“代名词”。
3月25日,王薇薇入住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入院后,王薇薇将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当她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数量达到捐献水平时,再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提取所需的大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移植到患者身上,成为患者战胜病魔所依仗的“生命种子”。
“在3月3日得到消息,说因为患者的原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推迟的时候,我的心特别的沉重。那个时候,我觉得命运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妹真的很不公平,刚刚有一线希望,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又出了差错。幸好,她挺过来了。捐献计划能在一个月内重启计划,更让我觉得我俩之间缘分不浅。她这么坚强,熬过了严冬,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希望我的‘女汉子’细胞能在这位比我年轻5岁的妹妹体内迸发出‘洪荒之力’,帮助她战胜病魔!愿她的生命像这春天的花朵,重新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爽朗的话语伴着自信的微笑,王薇薇不仅给陌生的“她”带去了生活的希望,也给这座城带来了暖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