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张黎光 范昭 牧堃 杨鑫阳)生命仅有一次,但可以“接力”,当身体器官衰竭的患者孤立无助时,器官移植给了他们再生的希望。3月31日下午,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10周年宣传活动在河南人民会堂举行。>>直播回放:【大河网直播】让生命接力!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十周年宣传活动
活动上,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及协调员们通过情景剧、音乐情景剧、诗朗诵、歌伴舞、大合唱等方式来表达对那些奉献出大爱的人的追思,也借此普及人体器官捐献理念。
河南人体器官捐献助力5800余人“重生”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万英表示,自2011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与、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困难救助、缅怀纪念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截至目前,在遵守“自愿无偿”的原则下,我省共有3545余名志愿者申请捐献遗体,131876名志愿者申请捐献器官,已成功捐献遗体587例,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2012例,捐献大器官5806个,挽救了5800余人的生命。
万英说:“这意味着我省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已初步建立,公民已逐步接受去世后器官捐献理念。”
生死之间的“摆渡人”,他们常常被误解
当天活动中,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集体、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是一个陌生且不被人理解的岗位。他们的职责是寻找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并获得其家属同意,完成获取、保存、运送捐献器官,并与分配到该器官的器官移植等待者所在医院,进行捐献器官的交接确认。因此,他们也被称作生死之间的“摆渡人”。
杨青彦是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第一个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说,劝人捐献身体器官,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事情,他们面对的可能是指责甚至谩骂,劝说捐献不成功也是常态。
但是,每完成一次成功的捐献,见证了“重生”,杨青彦都会觉得无论过程多难都值得,这也是他坚持在这个领域工作了8年的重要原因。
杨青彦说,病房内外,他们见证生命的交接与悲喜,要在捐献者和受者之间搭建桥梁,尽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业内建议:完善人体器官捐献法律保障
河南省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我省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已初步建立,公民已逐步接受去世后器官捐献理念,但仍然存在老百姓接受程度不高、器官捐献支持力度有限、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一线工作人员保障不足等问题。
对于以上说法,杨青彦也有同感。
他们建议,对于人体器官捐献,应当加大相关理念的普及;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我省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基金管理;省级层面应当设立专门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对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给予更多保障。
健康人群如何参与人体器官捐献?
杨青彦说,健康人群想要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可以通过捐献志愿登记的方式,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主要的志愿登记途径包括: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和公众号,进行捐献志愿登记;联系当地红十字会,进行捐献志愿登记。
相关推荐
·河南省推行人体器官捐献10年 助力5800余人“重生”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