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嵊州新闻网4月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君贤) “胆子要大,筋骨要硬,脚步要稳……”阳春三月的一天,黄泽镇中学的目连戏传承教学基地里,随着一阵阵“咚呛、咚呛、咚呛”的乐器响起,目连戏老艺人吕香海按照音乐节奏领着学生们走台步并耐心讲解,30多名中学生跟着他一丝不苟进行“男吊”“哑背疯”的各项基本功练习。
“我是11岁开始学的,还去过上海表演”
前不久,网友参加了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慕名前去黄泽镇前良村人采访绍兴市非遗目连戏“男吊”代表性传承人吕香海老人。“我是11岁开始学的,还去过上海表演。”一见面,他就爽快地打开始了话匣子。
吕香海(资料图)
吕香海今年77岁,敦实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粗壮的四肢,一看就是位浑身使不完劲的人。他8岁在村里的小学读书,11岁因故辍学回家放牛,跟着父亲学习目连戏“男吊”。由于练习刻苦,一两年工夫就把“男吊”的各项技能都学到了手。15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做泥水匠时继续学习目连戏,同年随父一起赴上海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演出,演出得到了袁雪芬、范瑞娟、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以及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高度评价。
从20岁开始,吕香海就成了村目连戏队“男吊”的主角,哥哥吕香生也是“后场台”的台柱子。从此,他们农忙干活,农闲到黄泽、丁家园、晋溪等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我只要一块布,就能在树上、横梁上做造型”
采访当日,吕香海陪同网友在前良村目连戏陈列馆参观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实物。他站在一幅自己将布带拉成“米”字形的演出照片前,自豪地说:“我只要一块布就能在树上、横梁上造型。”
吕香海表演“男吊”(资料图)
据介绍,清咸丰年间,前良村开始演目连戏,有演员50多个,可演三天三夜。现在,村上只有20余人会演。年轻时,吕香海便会上身打赤膊,下身穿红长裤,赤着脚,凭一根绳或一块白布做道具,悬空做各种各样的动作。1990年以前,他用的都是牛耕田用的犁索,有5厘米粗、10多米长,表演时脚常被勒伤,非常痛苦,但他筋骨很好,从不叫苦,大树、横梁、横条都是他表演的场所。他还把技艺应用到房屋建造中,把绳子绑在横梁上,自己上上下下用绳子将椽树、砖头、瓦片吊上去,以此提高效率。
1990年以后,在吕香海的提议下,“男吊”改用50厘米宽、10多米长的白色土布表演。用布带替代绳子做道具,能使人减少疼痛,表演更加便捷。
吕香海指导儿孙表演“男吊”(资料图)
“男吊”的72吊,我几乎样样都会”
网友在与吕香海交谈的间隙,这个快80岁的老人竟脱掉外衣扑倒在地,四肢并用,“噔噔噔”地向前跳跃了10来米才停下。“我现在的筋骨头还很好吧?以前呀,‘男吊’的72吊,我几乎样样都会。”
在前良村,一提起吕香海,村民都会伸出大拇指夸他。年轻时,他能高悬在10丈多高的树丫上,将绳子缠在身上,动作繁多。表演时,他如履平地,行动自如。单开门、双开门、四开门、单扎、双扎,以及脚前脚后、头前头后等祖传“72吊”,他样样都会。有时候,他能倒立在一块白布道具上做“倒挂金钟”;有时候,累了就把白布道具当“眠床”睡会儿;有时候,他还会手持竹竿口含煤油“放焰嚣”,使人大开眼界。
早些年,绍兴绍剧团慕名邀请吕香海等目连戏传人前去传经送宝,各类媒体以及日本友人多次采访报道过吕香海的绝技。
“我要让这门技术代代相传”
如今,吕香海一家已成为四代相传的“男吊”世家。
作为“男吊”的前辈,吕香海的父亲早把“男吊”技艺悉数传授给了他,并再三嘱托,一定要将这门绝技代代相传。因此,儿子吕春波在年少时,吕香海就言传身教,一招一式传授“男吊”技能;另外,孙子参军回来后,吕香海一有空就带他到村上的一棵大香樟树上学练。儿孙们对“男吊”既感兴趣又有天赋,一学就会,早些年已把这些绝技练得滚瓜烂熟了。
如今,吕香海还在发挥余热,担任黄泽镇中学非遗传承班的指导师,经常给孩子们上课辅导,不仅教“男吊”技艺,还传授“哑背疯”“调无常”等折子戏。近5年来,他已培养了目连戏传承人100多名。“目连戏是‘传家宝’,我要让祖传的技术代代相传。”吕香海这样说。
图片由魏文、王丽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