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数学家丘成桐的人生经历与励志故事

2021-04-07 21:03:17 作者: 对谈|数学家

所以我跟中央讲,给我十年的功夫,让数学这个基础科学能够跟美国并驾齐驱。

我想只要努力的话,大概要花二三十年。我希望在十年内完成,同时我希望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让不会走冤枉路。

我走过的路有一段时间很艰苦,但我很愉快。这几十年来我做学问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并没有不愉快过。学问上会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但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果,我觉得很满意,虽然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我觉得满足,是因为我对学问的追随是我自己努力完成的,我的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这点很重要。我希望我这本书能够告诉年轻的学者,努力是有代价的,但也能带给大家很好的效果。

彭刚:丘成桐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

刚才我在下面座位上坐着的时候,想起十几年前,我在哈佛访学的时候,有一位清华数学系的同事。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哈佛的校园里面游荡,他就指着一栋楼的某一个房间说,那是丘先生的办公室。然后他告诉我说,他比我聪明无数倍,还比我勤奋很多倍,这样的人你能够不崇敬他吗?他要没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才奇怪呢。

他又告诉我,他到了哈佛数学系进修之后,丘先生注意到这个来自清华的学者很认真、很努力,就专门找他,请他吃饭,问他做些什么研究,告诉他该去找谁,该跟谁讨论什么,该上什么课。

十多年前的故事我记忆犹新,后来丘先生回国越来越频繁,对清华、对中国的数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了很多事。我本人也有幸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和丘先生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所以看丘先生的传记我也觉得特别亲切。我自己非常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传记,丘先生这本传记涉及到数学的部分让我感觉像一个文盲,因为我是一个文科背景的教授,我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全部停留在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可是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丘先生的生活经历,一个卓越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立下的志向,他选择那么困难题目的时候所具有的勇气。他攀登到了智慧顶峰的知识,那样巨大的历练,让我们顶多站在半山腰,但是我们也能够通过他的眼睛来遥想山顶上的风景。

数学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丘先生的生活里面也有很丰富的内容,他自己有丰富的学养,有复杂、丰富的人生际遇,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特别的真切。最近丘先生在清华启动对于优秀数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希望在他的领导组织下,能够有一批中国和世界最顶尖的数学家,在中国的本土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让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全球数学界的领军人物。

丘先生的传记里面有很多让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有趣的东西。昨天晚上正好和丘先生有机会碰面,我就给他开玩笑说,“我终于发现了您的一个弱点”。他问是什么样的弱点,我说您做饭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因为丘先生的传记里谈到,他早年在美国求学的时候,跟别个人合住一个房间,大家要分摊做饭的任务,后来丘先生成功把他的室友们吓跑了,因为他做饭最后的效果实在不好。让不仅想要生存下来,还希望生活质量高一点的室友觉得这不成。可是丘先生告诉我说,那个时候他有一个原则,从冰箱里面拿出菜,做好饭吃完最后把用具清洗干净,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这当然只有数学家非常精密的计算才能够把这么复杂的工作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所以能够做熟已经非常不容易。

可是我也从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种种细节能够想象得到,把时间安排做到了极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这的确是丘先生留给我的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

杨乐:《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

丘先生的《我的几何人生》,是一本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比如说从在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以至研究生,都非常励志的书。因为大家看到,丘成桐先生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家庭到了香港,那时条件应该说是非常差的,甚至于就以当时内地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也是非常差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

到了差不多15、20年前,我觉得开始可以做一些基础的事,第一个就是要引起小孩子的兴趣,所以我想起做中学生竞赛。中学生做研究,其实不可能做得太高深。但是通过竞赛,我们让他们晓得做研究是什么意思,让他们有兴趣去做。所以刚才陈东升董事长提了,当时我很高兴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开始做研究。

但是研究只不过让他提起做学问的兴趣,除了数学,还要加上物理、化学、生物跟电脑。十年前中国中学生对微积分完全不懂,其实微积分是整个科学最基础的东西,美国的高中生都懂微积分,但是中国学生不懂。所以我还记得人大附中一个学生在他的论文里面开始用微积分,我就很高兴,现在高中终于开始学一点了。

到了今天,他们对这种工具熟的不得了,同时开始对数学和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充实自己学问的工具。现在我们提倡大学生竞赛,给国际上的华裔数学家设立奖项,现在国际上华裔数学家做的都不错,无论是在哈佛、斯坦福都有不错的学生,后来成为相当有水平的数学家。但美国科学院院士很严格,选取基本上还是公平的,但华裔数学家里面做到科学院士的没有几个,表示我们水平还没有达到美国第一流的水平。

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出来以后,过了五年十年,看它还是不是重要的。我们要看长远的,一篇好的文章,过了一百年还是重要的,才是真正重要的文章。中国的科研成果应该都要有客观的标准,并不是看媒体怎么讲。

所以今天我们培养学生要花时间,让他们的工作真得有深度,有影响力,并不是一个教育者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起码是十年计划,不是五年计划可以成功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可是丘成桐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间成长起来,我觉得很多地方是非常感人的,虽然条件这样差,但是丘先生在他父母亲当时的教导之下,无形中受到了很多很好的教育。特别他对他父亲和学生谈论文、史、经济、哲学这些话题,虽然还似懂非懂,但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给他这方面打下了很好的根底。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他在14岁的时候遭遇了人生非常大的挫折,以至于他的亲舅舅建议他不要再读书了,去谋生。但是他的母亲有非常顽强的意志,坚持按照他父亲的意愿来培育丘先生以及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