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 为何听到“博士”二字, 我颇感羞辱? | 文化纵横

2021-04-09 11:28:48 作者: 清华教授:

张建伟 | 清华大学法学院

【导读】又到博士招生季。在海外疫情影响之下,大量学子纷纷报考国内的博士研究生,一些专业的竞争,已成焦头烂额之势。事实上,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质疑之声: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博士吗?本文指出,当下博士热潮是文凭“大跃进”的体现,一些高校不顾教学规律,批量化生产博士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注意。作者指出,博士之所以也开始泛滥,原因在于我们忘记了博士生培养属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培养博士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术人才而不是各路豪杰。他认为,博士学位没必要也不应该普及,如果不顾社会需求而胡招乱招,恐怕将会造出一个低劣文凭泛滥的大国。我们应避免教育体系成为制造低劣文凭的发动机。本文转自“规范刑法学”,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博士吗?

与人欢饮。入席时初次谋面的人照例被隆重介绍。介绍到我时,说:“这是政法大学的博士。”对面立即有人热情响应,端起酒杯,做敬羡不已状。

听到“博士”两个字,忽然感到一丝气馁,觉得这两个字颇为羞辱。

在中国,博士早已车载斗量,何足道哉。何况,虽有博士头衔,谁敢扪心自问“我确是‘博士’吗”?

当初站在校长面前,看他将我的博士帽穗从一侧移至另一侧,也曾生发出一种喜悦感。如今细细想来,却隐约感到不安。

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

在凯歌高奏文凭“大跃进”当中,博士队伍迅速扩大,浩浩荡荡,集团成军,产出速度和规模堪比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