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书院2021创作专题班纪实——创作就是“搞关系”

2021-04-23 12:13:58 作者: 杖藜书院20

毛笔的打开和收拢是毛笔运动的基本规律,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切变化就是打开和收拢的两种状态的不断变化所呈现。

笔画的中段与转折是线条质量的保证,线条中段的处理和变化是具有历史性发展性的,中段和转折是写好字的关键。

入笔的状态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在临习时要关注这些关键点。在速度因素所导致的连续性就会出现勾挑笔触。

最后,如何学习之后转化成自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历史观,建构历史观抓住核心技法练习会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效率便在于摘除一些不必要的附属品。

走的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为期五天的创作班落下帷幕。这五天萧文飞老师、陈忠康老师、龙友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传授书法关系学的奥秘,金句频出。我相信这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世界。也或者说它是一把金钥匙,给我们打开历史上书法大师们处理关系的命门。但是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去实践,勤于思考,勤于练习,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需要我们对知识点一一落实。还是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接下来就是到了我们自己披荆斩棘的时候了。

1:学习书法技法的核心内容(不管何时代、何书体何家我们能否抓到要害,并且节省更多的时间去攻克其他重要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

2:掌握技法之后在自然的状态下可以纯熟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和独特的风格。

3:建立合适的正确的历史观,可以避免我们不盲目不盲从,有正确的别裁能力。

首先,龙老师引论《万物》一书,当中提到从中国工艺、书法、印刷等传统工艺中总结出一个现象和规律,在中国其现象是擅长使用一个模件、某一个单元不断复制、重构再产生出丰富的形式,这样的现象有多种方式塑造了中国社会结构,它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要素。

书法也是一样道理“运用核心元素进行自由随心的改造”,古人在学习书法会总结一种抽象、极其凝练概括的框架来解释复杂的问题,比如“永字八法”能通一切字,用极其凝练的语言来解释繁复的技法。

“八法”从唐代以来都还有现实意义,八法是一种“用最少的训练解决最多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概念:我们要抓住书法其可以自然生发的那颗最重要的种子。

学习传统书法我们要有自学能力,繁复的问题如何将其总结归纳为框架系统,这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对技法的叙述有很多,但多为文学性修饰,故也就很难看出具体的形式,这其反映出整个传统技法叙述之复杂性。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翻译家来具体的翻译出笔法字法章法等重要书法元素。并使用契合当下时代的语言进行描述。中国人从高维度将“道”阐述的淋漓尽致,西方之优势在于可以具象化、系统化的解释问题。我们要允执厥中,有心吞万物之志。

龙老师设立在深入学习上一代大学者的学术研究之背景下,课上提出邱老师的五个观点来解释核心技法问题

1:对笔的控制

2:对笔锋运动形式

3:笔法的形态表现

4:各种审美理想对笔法的要求

5:各种笔法所产生不同线条的审美价值

“一画之间,变起伏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与“余尝历观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运挥之时。”龙老师从两段书论揭示了一个现象,通过点画体会线条内在的运动,想象书写时的情形。在学习经典作品之时极力再现鲜活的内在运动形式。要体会静止与移动,积点成线的感受。体会运动时笔锋在纸面的相对静止状态,通过训练提升手部的感受力。

如何避免线条“中怯”,在于书写时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移动,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控制笔锋的弹性势能。学习好相对静止状态下的积点成线,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第一课,是避免弱化线条的极其微小的,是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但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后再去考虑节奏问题便会相得益彰。

再者考虑到时间、速度的因素,苏东坡提到“精神流露处”,这便是时间感的体现,学习书法要有一种时间意识,而不是单纯追求外形相似。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书法便会比他人多走一步,不同静止和移动的组合关系便会有不同的风格体现,静止会给人一种饱满沉着质感,参入移动便会使得线条更加丰富,静止与移动辩证关系无处不在。独立与组合,这其是核心技法的重要能力,其原件不变但是组合方式变化便会有很大的改变,行书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状态,书法的本质就是使笔锋的运动所留下的痕迹作为一种原件,由原件不断组合就成为单字,单字再不断组合成为一个作品。不同的作品差别变就是原件不同和原件组合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