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家门店,8000名员工,水饺大王“喜家德”如何炼成的?

2021-04-26 00:52:47 作者: 600家门店

? 高维君说:

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有多少人认同你、有多少人跟随你。

很难想象,一家饺子店,居然能在全国开出几百家门店,并成为众多餐饮企业的榜样。这家企业就是喜家德。

喜家德成立十多年,一直以来坚持只做饺子,如今在全国有将近600家门店,8000多名员工,成为水饺品类中的领军品牌,在餐饮行业的江湖里,拥有了一席之地。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上世纪90年代,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在鹤岗从小馆子干起,陆续做过东北菜、海鲜酒楼、会所、火锅店等多种业态,也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但是,高德福并不满足于此,他雄心勃勃,希望带领自己的兄弟走出鹤岗,走向全国。而酒楼、会所等模式太重,投入也大,不容易在全国各地复制。

2000年后,高德福嗅到了一个商机,他想把广东的煲汤引入东北,做成标准化,然后复制到全国。为此,他煞费苦心特意托了很多关系,找到广东一位泰斗级别的煲汤大师,花重金向大师学习煲汤的配方技术。

大师问了他一句话:“你为什么来找我学习煲汤技术?”

他回答说,因为全国煲汤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广东,而大师又是广东煲汤煲得最好的。

大师回答说:“既然你也认为全国煲汤最好的地方是在广东,那么你是喜欢喝东北人煲的汤,还是广东人煲的汤?”

大师果然是大师。一句话让高德福顿悟。回去思索良久,他最终决定要做饺子。一是饺子容易标准化,二是饺子是自己擅长的,而东北人做饺子,也符合大众心智中的认知。

02

2002年,高德福在鹤岗创办了第一家喜家德水饺店。

不过,东北人虽然爱吃饺子,但都不出去吃,而是自己在家里做,因为担心外面的饺子馅不干净、不卫生。

为此,喜家德做了一个创举,把后厨搬到前台,透明厨房,现场现包现煮,包饺子的、擀面的、煮饺子的,全部统一着装,戴口罩。顾客全都一目了然,安全、卫生的第一道门槛总算通过了。

而且,喜家德的饺子是一字型的、吃的时候咬一口就能看清楚馅儿,饺子馅儿不放酱油、只卖很少几个品种,慢慢地口碑上来了。

2003年,喜家德从发源地鹤岗进入哈尔滨。然而由于缺乏品牌效益以及选址的经验不足,一开始连续赔了5年钱,但高德福始终坚持不放弃。他说,这5年,他学到了极其宝贵的一样东西:坚持。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03

高德福是极致的产品主义者。成立以来,喜家德始终坚持只卖5款水饺。虾三鲜水饺、西芹鲜肉水饺、香菇鲜肉水饺、喜三鲜水饺和鲜虾馅水饺。

连锁经营最重要的是要标准化。饺子在中餐里算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而喜家德坚持只卖5款饺子,就是为了把产品做到极致,使浪费和出错率降到最低。

其实,一开始员工也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餐饮,都是小打小闹,对标准化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当时也没有人这么做餐饮。很多员工抱怨说,顾客反应饺子种类太少了。但是高德福坚信自己的选择,为此喜家德门店都有一句话:谁再说饺子品种少,就把谁开掉!

少就是多。能想清楚这件事儿并不容易。

高维大咖冯卫东在《升级定位》上讲到,聚焦,其实不仅仅是做减法,还要在焦点上做加法。做减法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无效或低效的运营活动所占用的资源,但仅仅释放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运用释放出来的资源,去加强高效的运营活动。

资源的充分利用,就是在焦点上做加法。

那么,如何做加法?

高德福狠抓产品。它家的招牌产品虾三鲜水饺,虾仁需要手工挑选三次,韭菜要经过9道工序,鸡蛋要经过245秒的低温精炒,才能做成这一盘饺子。而且饺子有严格的标准:一盘饺子是360克,15个饺子,只允许2克以内的偏差。

高德福认为做饺子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种饺子有70、80种可能性,先不说调料,水和温度哪里控制得不好,饺子就可能不好吃,所以需要尝试,反复试验,日日精进。

在喜德家,企业高管每天要吃6000只水饺,只为试出最好吃的饺子;每家店长每天至少吃5只饺子,高德福一周七天有五天都是吃饺子。

在公司,最忙、加班最多的部门就是产品研发部。产品研发部们员工需要不断地研究营养上能不能更高一点?口感上能不能更好一点?食材上能不能更健康一点?配料上能不能比例更佳一点?每一点都要反复尝试上百遍。

饺子皮厚度对于饺子的口感至关重要,为此喜家德的擀面杖,不仅标有刻度,而且长短粗细都有标准尺寸,甚至连材质都有特别要求。

这样的擀面杖,用起来既省劲,受力又均匀,面皮出来的形状和厚薄都是最佳状态。

而且,每一个饺子的面皮都需要上称称斤两,这是喜家德所有门店都必须严格执行的标准。

为了保证面皮的质量,喜家德从X光透视仪得到灵感,专门研制出了“饺子皮透视仪”。通过透视仪,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面皮的均匀程度。

04

高德福是定位理论的拥趸,并积极把理论应用于实际。他认为,进入一个市场有两种途径。一是从主流品类切入细分市场,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难以脱颖而出。而面、饭、饺、粉、粥这些就属于大品类。二是从边缘品类切入市场,因为边缘品类容易形成地方特色,竞争相对较少。

高德福选择了比较困难的一条路。不过,他很有信心,“水饺,还是中国人能把它做明白。这个品类会越来越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