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这个工作也很困难。”姬先生坦言,最开始由业委会上门收取物业管理费,确实是个苦差事,居民会质疑“钱都用在哪里了?为什么会是你来收费?”。因此,最开始收取物业管理费时,挨家挨户上门和解释,花费不少时间。
姬先生和另外两名业委会成员,每次收取物业管理费之后都会进行财务审计,每个季度对收支情况进行公示,“时间久了,大家对我们的信任也就增加了”。
现在,姬先生的业委会管理工作已经算是做得很顺利了,每个季度收取物业管理费,几乎都只需要一天时间,他也推动了小区“美丽家园”的改造,每栋楼下还有一个会客“小天地”,这在老旧小区里可不常见。
姬先生说:“都是大家配合取得的成果,也希望我们的小区能够越来越好,我们‘老小’小区,就得靠大家互相帮助。”
[专家说法]
定制化服务不失为实惠选择
“老小”小区究竟该如何管理?怎样的物业管理方式更加适合这种类型的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针对一系列“老小”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记者采访了物业管理专家黄友建,他对于这一类型小区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平民后村停车管理争议的问题,黄友健首先肯定了小区肯想办法解决停车难的思路,但他同时也指出,如果按照同样的办法持续进行管理,肯定会出现各种矛盾,不利于小区的正常管理。
在黄友健看来,小区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公开透明,其实像平民后村的戴先生管理停车位,收取一定费用作为管理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居民的矛盾争议点主要在于这个费用给得似乎不是那么“透明”,“小区停车费属于小区业主共有的公益收入,如果直接支付给车辆管理员就属于个人收入了,这不太合规。”
他建议小区应设立公账,将戴先生管理车位的费用作为公共支出,并且在固定的时间段公布相应收支状况,让小区居民知晓,这样更有利于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小区是否一定需要物业管理公司,黄友健则认为这要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来决定,物业公司的优势在于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以及风险的规避,但小区也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不聘用物业公司,相应的风险则采用商业保险的形式规避。
在他看来,“老小”小区其实可以参照“酬金制”的物业管理方式,选取更加适合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既节约了开支,也能使服务更加配套。
黄友健说:“上海的‘老小’小区还是比较多的,每个小区的需求也不同,定制化的服务其实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