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打动不少网友,也鼓舞了黄国平老家四川仪陇的一名孤儿顾欣言(化名)。
今天,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收到四川仪陇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检察官转来顾欣言写给黄国平的一封信,信中有同样艰难长大的心路历程,也有感谢黄国平的经历对自己的鼓舞表达,并表达了勇敢面对前路的决心。
这封信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看了博士的论文致谢
同乡女孩泪流满面
这封信,通过四川省仪陇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唐莎娜,转给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的编辑。今年一月初,唐莎娜曾经在节目中介绍当地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就是“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情况。这封信的作者就是其中一名孤儿,署名叫“顾欣言”。
△顾欣言的家乡
在信中,顾欣言向黄国平倾诉着自己的经历:“父亲的意外去世,母亲的离开,我成了别人口中的孤儿。就像你文中提到的那样:人后的苦尚能克服,而人前的尊严,却极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不熟悉的人问及父母,我总也搪塞似的回答:‘他们在外打工’。小心翼翼地掩藏,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个孤儿。因为四百块钱的补课费 ,也曾感受到了所谓亲情的淡泊,人情的冷暖。无数个深夜埋怨上天的不公,委屈命运的悲苦。”
他们都经历过绝望
又看到了希望
顾欣言说,自己对黄国平论文致谢中的不少细节“感同身受”。
“他有写到他回家的时候看到那些坟墓,其实那一刻我跟他有很多感同身受,有点悲凉的感觉。他在文里(提到)一只小花狗,曾经我也养过这样一只狗,它每天陪我上学,送我回家,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温暖。”
△顾欣言镜头下的学校
她表示,自己很多时候也有过绝望,但总有人会出现,给自己希望。“不被别人理解,或经历一些事情时,没有办法跟人诉说,也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很灰暗,很不公平。但在每一次很艰难的时候,我都会遇到一些很温暖的人,比如说我们的村干部,比如说未检部的姐姐,就觉得其实人生也没有那么糟糕。”
从学校到社会
女孩得到越来越多关爱
季冬杰曾经是顾欣言初中的地理老师,去年开始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他说,对于顾欣言这样的学生,来自财政划拨的救助金都能按时足额发放。“高中生的免学费是330块钱每学期,还有一个是高中生的生活补助,每学期她享受的是最高级别的1500块钱。”
不过,作为曾经的贫困县的一所乡镇中学,仪陇马鞍中学校要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救助,并不容易。季冬杰工作的难度也不止这一点。“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他表示,学生的心理方面也缺乏关爱,“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
今年1月,在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的《新闻有观点》节目中,唐莎娜同样提到,对“事实孤儿”的救助不能只是“发钱了事”,让孩子们吃饱饭、有学上不是司法救助的终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
△仪陇县检察院在做走访工作
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去鼓舞更多身处艰难之中的人
4月中旬,顾欣言看到了网络上流传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的文字。为相似的童年经历感同身受之余,又得知黄国平和自己一样,也来自仪陇县的农村,更觉得亲切。
△顾欣言镜头下的家乡
“很多时候读到很多感动的文章,会觉得很遥远。然后突然发现,原来这样的人就出现在你身边。”顾欣言告诉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自己写下的这封信的格式虽然是写给黄国平,但她落笔的时候并没有想过真的能让黄国平本人收到。相比之下,她更希望用自己的感受,去鼓舞更多的身处艰难中的人。
在信的最后,她写下了对黄国平的感谢:
“现在我已经十八岁了,可以很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了。回望来路,艰辛却也欣慰。看完你的故事,再联想自己的来路与前路。我好像感受到了有人在呼唤我:孩子,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苦难总会过去,光明就在前方等待着你。谢谢你,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世界某个角落,某个孤单的灵魂正在被你鼓舞。愿我们都能在泥泞里开花,在风雨里舞蹈。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