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申城哪些展可看 抽象艺术还是海派笔墨任你挑选

2021-05-01 15:47:10 作者: 五一假期申城

图说:观众排起长龙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摄

五一假期来临,参观艺术展览的热度从昨天下午起就已经被灿烂的阳光加了温,西岸美术馆里等候观展的队伍从展厅门口蜿蜒穿过了大厅。展现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创作生涯的“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在此开幕。而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内的热闹程度毫不逊色,张迪平、唐逸览、赵豫、张森、杨正新五位同属马、年龄加起来400岁的画师举办联展,展出70幅书画作品,堪称海派文化一次难得的“老友记”。

“看见”声音 “听到”色彩

“看见”声音,“听到”色彩,出生于俄罗斯的瓦西里·康定斯基改变了人们以具象为基础的视觉感受。康定斯基”展览不仅是康定斯基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更是首次将其与亚洲艺术的相遇与碰撞——尤其是与中国青铜器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番比较与对话的展览。展览的起始之处,就是一幅传统中国花鸟画,这是1981年由遗孀妮娜·康定斯基遗赠法国蓬皮杜中心的《中国画册——画样谱》中佚名中国画家作品。

“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受瓦格纳歌剧的影响,之后又受到勋伯格音乐的影响,康定斯基本人也是一名大提琴手,在他的作品中分明可以感受到旋律的潺潺流过。

图说:康定斯基《灰色之中》

1922年,康定斯基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设计了一组虚拟门庭壁画,此次在上海的展览正是以复原壁画为中心。置身于原比例还原的“门庭”中,会有瓦格纳歌剧的感受——爱恨背叛复仇的主题在不断被重复与强调,康定斯基用自由形式表达出对于艺术的综合性理解。

1916年,康定斯基有一幅纸本水墨水彩小作品命名为《致那个声音》,最初这件作品以《向未知的声音致敬》为题,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康定斯基为记录他未来的妻子妮娜·安德列耶夫斯卡娅的声音而画,这是康定斯基在与妮娜第一次见面之前先通了电话之后的感受。观众站在这幅作品面前,面对看似纷乱的线条和随意点缀的颜色,就能感受到艺术家与爱人之间噼里啪啦迸发出来的电光火石。对艺术知之甚少的妮娜十分喜欢这件作品,将其挂在巴黎居所的餐厅里。它与另外三件纸本作品都是一幅大尺寸同名作品的习作。标题或许还表达了一种由康定斯基创造的概念,即有一种未知的声音引领着艺术家的创作直觉。

康定斯基一辈子经历了俄罗斯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跌宕起伏,阅尽人间悲欢,直至人生暮年,在许多欧洲艺术家因为二战的破坏而想方设法渡过大西洋到了美国之际,他却没有,康定斯基留在了千疮百孔的巴黎,且在内心,艺术家与世界达到了和解。在展览最后部分,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具象的一些形象再次出现在他画面里,线条也开始变得缓和圆润。

1942年,康定斯基索性直白地把一件作品标题为《漂浮的身影》,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海马、奔马、小丑的身影……在晚年,他同样在中国青铜器的纹样中找到了共鸣。因此此次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有五件从上海博物馆借展的商晚期至西周期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品与康定斯基的作品并置,中国古代簋、卣、甗等青铜器与康定斯基晚年画中有着多重解释的形象聚于一堂,展示了超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心存“海派” 体会“笔墨”

因为五位画师老骥伏枥“丹青一生缘——画院五画师八十联展”的开幕,上海中国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都“回家”了,96岁的林曦明也到场与大家欢聚。就此次展出的五位艺术家来说,张迪平的《雷锋》、张森的《毛主席诗词》、赵豫的《太行雄脊》、杨正新的《黄河》、唐逸览的《和平鸽》,都是令几代艺术爱好者印象深刻的杰作,创作伊始就让人耳目一新,并且经受了时间洗礼,历久弥新。

图说:杨正新《荷风》

画家杨正新比书法家张森只小了三天,就这三天,让杨正新成为五位画师当中最“年少”的,杨正新1959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至今已逾60载,“我们这一代画院的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中国画的海派技法,守正创新。”杨正新早年拜入海上四大花鸟名家之一江寒汀门下,与画院第一代画师谢之光、应野平、关良、程十发等等都有过长时间朝夕相处学习的机会,老先生们叮嘱年轻人“多看多画多想”,于是,他们既从老先生们身上传承了传统,同时,每个人的创新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先生们当年创作条件真的很艰苦,画室又小,陆俨少当时家里空间有限,把桌子上画画的工具全部收拾了,画桌就变成了全家吃饭桌子,所以当时他的作品尺幅都不大。我们第二代画师得益于党的培养,得益于改革开放,创作条件比第一代的老先生要好了许多,还能够有机会走出国门看四方风景。”杨正新至今记得谢之光先生鼓励他大胆落笔:“你怕啥?纸头画破了最多再买一张咯,你看我画!”谢之光先生随即拿颜料调在水中,就往纸上泼去,“他这么一画,我们看在眼里,胆子自然大起来了,把控大作品的自信也来了。”

“中国画的用笔是海派中国画的特点,造型是在其次,笔墨有味首当其冲。大器晚成,难度正在于笔墨的灵动。”继承了海派中国画的传统,又求新求变,杨正新的写意花鸟独具一格,画风随意奔放,酣畅淋漓,善于用“线”来塑造形象,在线的韵味和节奏的把握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法。杨正新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水墨世界。要把海派中国画发扬光大,让海派中国画在普通人中喜闻乐见,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老骥们”的心愿。(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