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店:徜徉墨香 守望“静”土

2021-05-02 00:00:42 作者: 东方书店:徜

清晨时分,随着光影的变幻,静谧的昆明老街——文明街,在夜与昼的交替中慢慢醒来。沿着青石板路向南前行,一间古香古色的书屋——东方书店映入眼帘。打卡、拍照、静坐、买书、阅读……如约而至的人群,相聚于两层楼的空间内,享受着慢时光的惬意与安然。

五月一日当天,东方书店沙龙总第101期上线。入夜,大家将带着未曾发表过的诗歌来到这里分享,来一场诗意与心灵的碰撞。

有网友在评论中分享说,这个书店非常古老,如果将其比作人,那早该是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模样。的确,这家书店称得上是历史悠久、颇有来头。门口立着的1926这一数字便记录着他的生辰。据介绍,东方书店是王嗣顺先生从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归乡后,于1926年创办的,也是昆明的第一家书店。在那个信息传播渠道并不多的年代,书籍是获取知识、传播思想最为直接且便捷的载体。创办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店的属性,老先生在异地求学时,深受民主和科学等思潮的影响,其创办的书店也有着浓郁的特色——主要销售代表当时时代先声的进步书籍。

1937年,纷飞的战火席卷华夏大地,清华北大南开的师生们长途跋涉来到昆明。西南联大短暂但不平凡的存在,为那个时代那座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精神激励。周末,许多联大的学生和名人志士常到东方书店读书品茶、交流思想。彼时的东方书店,一度成为昆明的文化坐标,集萃着有识之士的多元理念,映射着一座城市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执着与坚韧。

时光匆匆,步履不歇。如今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东方书店,是2018年6月16日在老书店原址的基础上复刻重建的。网红打卡地、读书沙龙热门地、有态度的书店、一处宁静之所……诸多的符号记录着东方书店近三年的发展足迹与脉络。

在传统出版行业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东方书店何以逆势突围?东方书店的主理人李国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想做一个纯粹的书店,让书店恢复它该有的样子”。

从书籍的选择最能看出一个书店的气质。在东方书店中,那些所谓的畅销书难觅踪迹。李国豪用“硬货”一词来形容书店选书的标准。店中所陈多为人文历史、思想史书籍,这类书籍干货多,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积淀才能“HOLD”住。此外,书籍多是名家所作或翻译,且作品也是历经时间检验流传至今,对个人价值观引导、思想提升等方面有所助益。该书店还藏有大量的旧书,并挂出“长期回收前任”的公告。看着许多外地慕名前来的人们淘到心仪的书籍时,眼中泛出的惊喜与感激,李国豪打心眼里开心。

有所取就必有所弃。东方书店门口赫然矗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标注着书店的八不卖——心灵鸡汤不卖、成功励志不卖、成仙修道不卖、禁闻野史不卖、厚黑谋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养生保健不卖、算命卜卦不卖。这种明确的取舍导向,不以销量论英雄的孑然,既凸显出书店的几分特色,也透出坚守中的些许倔强。

读书看到的是别人的故事与思想,丰盈的是自己的阅历与灵魂。从客人的选择可以看出书店的价值。判定一个书店成功与否,读书的人数、回头客的比重和客人购书率是很关键的指标。午后、傍晚和节假日,是东方书店人流量最大的时段。但即便如此,读书的氛围并不受此影响,无论是客人还是书店的工作人员,大家活动其间都是轻手轻脚,生怕大一分贝的声音打破这珍贵的宁静。李国豪自信满满地介绍说,到过书店一次的人几乎都会再来,并且进店读者购买书籍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平均每年举办30余场读书沙龙,主题各异,但可喜的是报名者众多。”在李国豪看来,写作不仅仅是一场孤独的创造,在熟悉的亲友亦或是陌生人面前朗诵自己的作品,这是文化分享与情感共鸣的一个纽带。东方书店延续了这一传统,并精心策划,将主题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这是坚守的另一种方式,也是精神、思想交流的载体。

曾经,这里是闻一多、李公朴、汪曾祺等学者名家经常造访之地,是寓意丰富的文化地标。现在,这里依然是备受青睐的思想交融之所。当历史遇见现实,总有一脉相承的轨迹可寻。我们都在书中寻找、发现、感悟,并构筑起基于往昔积累与境遇的精神高地。透过历史的车轮,那些活跃其间的人与事,他们与书店的关联,赋予那个时代、那间书屋不可磨灭的印记。放眼当下,每一个具象的场景或许也正书写着明天的历史,交织成未来驻足回眸的精彩与斑斓。

云南网记者 王琼梅 谭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