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一学生因论文出错自杀:曾称院长导师署名,担心连累老师

2021-05-02 13:11:30 作者: 中南大学一学

4月21日,6时许。

在前一天跟父母、导师、师兄以及好友拨打了近20通电话之后,黄学玲从楼顶坠落,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黄学玲,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事发前三个小时,在学院三一大楼五楼走廊,黄学玲曾出现过两次,并几次往返于五楼和六楼。直到6时02分,室外监控中的一个黑影从空中坠落。

坠楼处

警方勘察现场后,判定为高空坠楼(排除他杀)。

当一个寒门学子经过勤学苦读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成为一名985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留给他的,本应是创造无限可能。

然而,在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之际,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别人无尽的扼腕。

中南大学门牌

最后的电话

4月19日、20日,因为“论文出错”的问题,日常平均每周才打一次电话的黄学玲和母亲,相互拨打了12个电话。

19日,在电话里,远在福建龙岩的妈妈王义秀听儿子说,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出错了。因为署了院长和导师等多人的名字,他担心最后连累到老师,“严重的话可能没办法毕业。”

妈妈微信聊天记录

论文的事情,黄学玲之前就在电话里提过,但读书少的王义秀不是很懂。

她只知道在电话里一个劲的安慰和开导儿子,让他多跟老师沟通,不要太在意论文,还提醒他按时吃饭。

挂了电话后,王义秀还不忘在微信上给儿子留言,叮嘱儿子拍吃饭的视频,发给她看看。

“爸爸,你在工地上干活累不累?你要多休息呀。”20日晚上9时38分,黄上海在电话里最后一次听见儿子黄学玲的声音。

累不累的问题,儿子曾经问过他。只是这一次儿子的关心,声音里有些吞吞吐吐,黄上海不免有些诧异。

“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事?”黄上海问了一句。

电话另一头,黄学玲说,“没事。”

当母亲接过电话,黄学玲则告诉她,“论文的事情很严重,影响很大。”并嘱咐妈妈要把妹妹照顾好。

挂掉电话后,晚9时46分,黄学玲又联系了高中同学兼好朋友林一(化名)。作为他最好的朋友,林一一直都在关心他论文的情况。

电话里,黄学玲告诉林一,“我跟导师聊过了,没问题了,没事了。”这句话让林一放心了。

他们都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黄学玲就与大家永别。

奶奶的呼唤

21日晚,当黄学玲的家人和亲戚从龙岩、赣州等地赶到湖南长沙岳麓派出所,大家才得知他坠亡的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黄上海和家人一起查看黄学玲的遗体、遗物、原始监控。一行人还来到中南大学三一大楼的事发现场,实验室的办公桌,楼顶,以及住过的宿舍查看。

三一大楼外景

他们似乎想在这些地方,搜寻出黄学玲过往的点点滴滴。

一路上,黄上海都强忍着悲痛,王义秀则因受刺激过大病倒住院。

在黄上海提供的照片里,黄学玲的宿舍十分简陋。牙刷、牙刷杯、花露水杂乱地摆在一张小电脑桌上,三双鞋子堆在桌子底下。在黄学玲坠楼的地点,记者从照片中看出一些血迹。

黄学玲实验室里的办公桌上,留下一个未能背走的黑色书包,以及一个实验记录用的笔记本。

期盼校方给说法的家属

4月3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赶到中南大学时,黄上海和亲戚朋友一起,在三一大楼门口拉出横幅,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校方说明

“以前在家里吃晚餐时,经常可以跟他视频聊天,但现在什么都没了。”虽然儿子性格腼腆话不多,但是黄上海喜欢跟他视频通话,因为在视频里,他可以听到儿子操作实验室器材的声音,“感受儿子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此时此刻,11岁的妹妹还在龙岩等着哥哥回去,带着她去电影院看心仪的动画片。

而赣州的爷爷奶奶,已经80岁高龄。

这些天,奶奶经常一人跑到老家的后山,呼唤着黄学玲的小名“黄金”,期待有人应答。

上进的青年

在表哥提供的一张照片里,黄学玲双脚张开,站在瀑布前的石头上。他单手比出胜利的V字,脸上露出微笑。

黄学玲在外游玩

从偏远农村走出,考入南昌大学,最后又成为985名校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路上,黄学玲一直在为胜利而奔跑。

在伯伯眼里,黄学玲在老家江西赣州鹅公村上学时,就非常听话、懂事。即使后来父母到福建打工,他每天住校,学习上也从来没有让父母和老师操心过。

好朋友林一回忆,高中三年,黄学玲是班上最勤奋的几个人之一。“而且他太善良,什么事都不愿意麻烦别人,碰到问题都是自己扛着。”

黄上海现在还记得儿子当年的高考分数——566分。

进入南昌大学,黄学玲开始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还爱上了跑步。每天晚饭之后,跑步3到5公里,他喜欢用“咕咚”APP来纪录跑步时间和距离。本科时期跑步的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了研究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