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霖职校郭萍,挂有多个名头。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图近日,一篇“熟蛋返生”的论文引发舆论热议,作者为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她在论文中称,能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传播使熟鸡蛋重新孵出正常小鸡。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课程中,“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识字”等项目赫然在列。
荒唐之处不止这些。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一则《特异功能盛会,2020年中国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10月4日在郑州召开》的帖子显示,郭萍为该活动主持人,她在会上分享了多个她和学生利用“水遁”、“火遁”、“土遁”所做的“实验”,甚至用意念判别腹中胎儿性别。
“挺失望的”,看到新闻后,84岁的申振钰愤懑地说,这使她重新想起42年前的一则报道,那则报道将她的半个学术生涯与特异功能拴在了一起,而郭萍的论文,更像是那场特异功能研究热潮的余波。
《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文章截图。1979年3月,《四川日报》刊登了一则奇闻:“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经反复考察,确有其事。”
原新闻中提到的儿童名叫唐雨,他被发现能够在不用眼睛看字的情况下,仅凭耳朵便能识别出文字,甚至连颜色也能够通过耳朵“看见”。随后,四川医学院派专家对唐雨进行了为期8天、25次的调查测试,最终除6次偷看未成、拒绝测试外,其余19次均为偷看认出,结果证明唐雨“耳朵认字”为假。
但关于特异功能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且一发不可收拾。
报道发出后,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特异功能儿童”,有的声称能通过意念改变物质结构,甚至进行思维传感。一时间,研究特异功能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政府官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等纷纷加入对特异功能的研究中。
这其中,也包括申振钰,但不同的是,她“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有特异功能”。
70年代末80年代初,申振钰正在中国科协下辖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辑部任副主任,1979年10月,在时任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的主导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了“人体特异功能调查研究联络组”,申振钰成为联络组的负责人。1989年,她调入了中国科普研究所,依然关注着“特异功能”的信息。经过长达20年大量实地调查实验后,她得出结论,“那些特异功能是不存在的”,并留下了上百万字的历史资料。
1999年,邪教组织“法轮功”被取缔后,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这场二十年来由特异功能引起的争论才暂且告一段落,同年,经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推荐,申振钰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任常务副主编,负责历史文章的收集发表等工作。
但这并不是特异功能热潮的尾声。
“熟蛋返生”论文曝光后,特异功能的话题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4月27日,郭萍就论文事件向公众道歉,但就在数小时前,郭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坚称:“你们都觉得不可能,我也觉得不可能,但(熟蛋返生)确实做到了。”
事实上,涉及人体“特殊意识”和“超能力”的教育机构近年来仍层出不穷,“无论是叫超心理学、超意识、超空间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当年特异功能的一些翻版”,申振钰说。
闹剧过后,讨论仍在继续:如今各种特异“实验”的和当年的特异功能热有什么样的联系?当年的特异功能研究热潮产生了多大影响?人们为何对此深信不疑?特异功能至今仍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原因又有哪些?
申振钰与澎湃新闻聊了聊她所见证的“特异功能”热潮。
申振钰。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与申振钰的对话】
澎湃新闻:这次“熟蛋返生”事件你有关注吗,当时看完后自己是什么感受?
申振钰:很可笑,这些所谓的实验报告不断在网上有所发表,只是在最近才暴露出来,郭萍所在的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一些关于“意念识别胎儿性别”、“原子能量波动速度”、“超感知潜能全脑”项目,这些其实都属于所谓“特异功能”的范畴。
春霖职校推出的“量子波动速读”等“精品课程”。公众号“春霖教育”截图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兴起特异功能热潮,到现在,实际上压根就没断过,只不过是起起落落。我感觉很无奈,因为我现在已经84岁了,我学术生涯中的一半时间都在从事反伪科学、反特异功能的学术工作,这是个长期的工作,一辈子的事。
澎湃新闻:再次看到关于伪科学的研究,会失望吗?
申振钰:挺失望的。我的一个观点是这个东西在少数人的圈子里,他们愿意把自己耗费在这个领域,把这种流行了几百年都根本得不到验证的领域当一个科学现象去研究,有人就是会愿意一辈子贡献给这种无谓的科学研究,那是他们个人的事情。我更关注会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果造成很负面的社会影响,说实话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本身的问题了,实际上是文化、社会层面的一种倒退。
澎湃新闻:你之前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特异功能研究?
申振钰:1979年3月《四川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大足县12岁农村小朋友唐雨的报道,说他能用耳朵辨认字和鉴别颜色,我4月份就开始介入这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