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的愤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所有新手父母不得安宁!

2021-05-09 01:49:36 作者: 北大教授的愤

我们对一个人全面的考察分布在这么长的时间段内,你时时刻刻不敢松懈。现在就是赢者通吃,时刻不敢松懈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面,我们父母要随时担心每个方面落后于别人——音体美、语数英,甚至还有综合实践都不要落后于别人,因为全部都要体现在你的评价体系当中,以前只要学好就行了,剩下的部分一片空白。

其实对人有一个留白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把评价体系做得那么细致,教育领域学了很多企业的KPI体系。“KPI”这个词,我2013年在富士康做研究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后来我发现十年间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KPI是什么意思,这个概念从企业演化到教育领域,就使得整个教育领域都以绩效考核作为根本。

当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老师一定会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绩效就是有效的成绩,它的英文是performance,另外一个翻译叫做表演。

当我们全面采用这种绩效的评价方式时,我们其实不堪重负。当这种高等教育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必要先决条件时,读大学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读本科还不够,必须要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士。

2021年中国的博士招生人数达到了12万人,我们需要这么多博士吗?这是这个月的最新数据,过去连续这几年一直都在扩招,它建立这样一个认知,就是学历越高越好。在更多高学历人才参与就业竞争,也使得用人单位会提高对于每个岗位的学历文凭的标准。其实有很多岗位,本科毕业就足够了,非得要博士毕业的,人家也不要求要多工资,所以这个内卷就是全面地开展。所以我们就要求孩子在学校要取得不俗的成就,家长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这个社会最无法让人忍受的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那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构建更好的制度,最好做到儿童机会均等。人人应该生而平等,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理想。

对于儿童来讲,(尤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尽量地要让他们与其他人拥有相同的机会,以便造成社会流动,待遇不平等别那么加剧。

有一句话让我们新手父母不得安宁,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孩子2岁的时候好多英语培训机构给我发广告,我牵孩子手走在路上,(他们就跟我说)你孩子应该学英语了,我说不用学,母语还没说好。他说这个家长,你得改变观念,我说你们要改变观念。他们在不断加大幼儿之间的差距。这是这个社会最最令人无法忍受的东西,就是觉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最后导致什么?我们在孩子身上看不到未来,整个社会就没有未来,教育再怎么改进都没有用。

孩子慢慢长大就要幼小衔接,然后中学、小学的衔接,中学和大学的衔接,中学会开大学的课,一步一步把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儿挪到上一个阶段来。幼儿干小学的事儿,小学干中学的事儿,中学干大学的事儿。然后大学就开始去实习找工作。

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赶,所有的竞争都是在一定人群数量,以一定名额发放的方式进行竞争,你得的多我就得的少,你上去了我就失败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变得这样残酷。

电视剧《小欢喜》

如果我们指望构建一个好的制度,只是在高考或者考试上下工夫的话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爱、金钱和孩子》里说,在一个虚构的国家,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16岁的考试,更进一步讲,这场考试跟现实社会无关,考试的功能在于提高未来收入水平,人们可能有强烈的动机让孩子为考试努力学习,为他们请辅导老师或者让孩子参加应试的填鸭式学校。

然而社会整体变得更糟,因为所有的学习和死记硬背都没有什么收益。当然努力学习确实让孩子找到心怡的职位,但是代价是另一个孩子被抛弃。一次考试定终身,重要到如此程度,那么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弈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一下养育孩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定了什么目标,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是一种可投资的资产,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生了他就是爱他。他体现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繁衍的本能,是群体爱和个体爱的表现。

父母不仅关心现在的快乐,还关心他未来的成就,但是这有约束条件,就是财务、时间、能力和知识,都是养育孩子面临的外在约束。这种约束就使得我们产生了分类,第一个类型就是专断型的教育方式,就是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控制,用一系列行为准则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强调更高的神圣的权威。规则不需要被解释、被理解,只需要被遵守,将遵从看成是美德,用惩罚和强迫的方式来训练意志。

专断型的对立面是放任型的父母,他遵循放任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决策,独立,以非惩罚性、接受性和肯定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冲动、欲望和喜爱。

那么介乎二者之间的就是权威型的教育方式,这种父母试图影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通过命令和约束,而是通过说理。父母企图以理性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努力教他们互相让步,和孩子分享他们的方针道理。当孩子拒绝时,征求他们的反对意见,发生分歧时不会对孩子施加控制,也不完全强制孩子接受成年人的观点。用中国人都能明白的话来讲,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父母,先走个程序,但最终决定权在父母手里,父母会巧妙地进行理性的引导。

虎妈确实很有名,养育出两个似乎很成功的孩子,但是我有时候也会想到一句话,谁笑到最后谁就是笑得最好,这一生还没过完,是谁真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