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跳刀” 独步武林

2021-05-18 17:34:38 作者: 徐氏“跳刀”

1980年,徐朝兴出任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有一次,他在北京故宫里看到一只青瓷大盆,直径约40厘米左右。他突发奇想,如能把盘径再扩大一点,制成哥窑挂盘,必获佳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当时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夜以继日研究试制52厘米迎宾大挂盘和一米三迎春大花瓶。厂里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以他为主攻关技术难题。于是他与攻关小组人员一起制定了设计方案,调整配方、刀形、上釉、烧成工艺等制作方法。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连续几个晚上都在试验工场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30余次反复试制,这两件哥窑产品终于试制成功。随后,他创作的这件52厘米迎宾大挂盘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会上,荣获一等奖,获得艺术瓷总分第一名。有关专家认为,这件作品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难度已超历史水平,被誉为当代哥窑瓷器“国宝”。这件作品曾送亚太博览会展出,现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阁”,1.3米迎春大花瓶则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徐朝兴的经典作品有1.3米的大花瓶,也有直径52cm的迎宾大挂盘,他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凝聚着手工艺人对于材料、对工艺、对思想表达的执着追求。“1.3米的大花瓶,是当时在艺术上的一个创新,我们模仿古人,但也希望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特色,这个大花瓶,在烧制的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了它的运输,当时我是趴在地上完成的图纸,而且是两张图纸拼在一起,画出的这个花瓶。”徐朝兴说。那个时候还是80年代,没有现代的烧窑,还是使用传统的煤窑,制作如此大的花瓶,从泥料配方到施釉都有极大的困难。

除了哥窑产品的创新,80年代,徐朝兴将哥窑和弟窑做了完美的融合,做出了《哥弟混合三环瓶》,让龙泉青瓷又有了创新发展。

《哥弟混合三环瓶》整个造型设计为透空环形,口肩部配置二只耳环,在工艺上采用洒浆法,突破了哥窑、弟窑历来不能混合制作的传统,把哥窑泥与弟窑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1310℃的高温烧制而成。《哥弟混合三环瓶》简洁大方、自然质朴,既有哥窑釉裂纹片的青灰淡雅、色泽变幻,又有弟窑的釉色丰润,晶莹如玉,这种极富文化内涵的装饰手法,让釉色和形态“诠释”了传统,又超越了“传统”。

徐朝兴说:“无论哥窑还是弟窑,都需要保证它的釉色。看龙泉青瓷的好坏,就要从它的造型和釉色入手。造型就是神态,就是神,就好比在街上看到一位女子,身材苗条,就会忍不住地多看一眼。之后再去看她的五官是否标致。釉色好比气色,对于青瓷而言,同一种青色,也可以通过釉色的厚薄而发生变化。”就像弟窑的粉青和梅子青色,它能体现柔和、饱满、细腻和一个工匠的手法和品质,这是工匠精神的魂,也是龙泉青瓷的魂。

文/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