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凭借月琴考入大学,背后有这样一位老师

2021-05-25 22:44:44 作者: 她凭借月琴考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群山连绵,地势险要,这里曾是中国西南部最贫困的一隅。群山连绵,一个个村寨分散在高山深谷之中。

但这里的孩子因为一个老师,找到了精神乐园,也有孩子凭借着乐器走出了大凉山,见到了更大的舞台。这个老师就是土生土长的大凉山人阿铁说日,他用音乐沁润了大凉山孩子的童年。

阿铁说日在教孩子们弹月琴

背着月琴闯荡多年重回大凉山

他搜寻彝族旋律、创办童谣传习班

199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阿铁说日背着一把父亲的老月琴,徒步走了三天三夜,走出了他从小生活的山村,走出了苍凉贫瘠的大凉山。

阿铁说日:我19岁才真正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就找到四川音乐学院的老师,我就想着虽然不能考进去,但至少可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老师让我先唱一首歌,我就唱了我们彝族的民歌,他就说特别美,他告诉我要坚持把我自己的东西保留下去。

舞台上表演的阿铁说日

后来,阿铁说日又从成都到了北京、上海。他白天自费学习民歌,晚上在酒吧做驻唱歌手,“酒吧也待过,歌舞团也待过。因为我嗓门比较高,唱的多是汉语歌曲,西南地区的这些民歌。”

歌唱中的阿铁说日(右三)

穿行在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流里,高耸入云的大楼看不到顶,阿铁说日却时时想起儿时在家中围着火塘唱歌的情景。

阿铁说日:有一次,我们到大学去玩,一进那个录音棚,我突然就想吼一声我们那个高腔,情不自禁。导演和老师马上就说,是谁呀?当时我记得特别清楚,很多老师,很多导演当时就说“哇!”,就在那个地方唱了一段以后,我确定说我要回去,这个才是地地道道我自己的东西。

这一刻,好像突然亮起一道光,阿铁说日看到火塘边阿爸古铜色的笑脸。他毅然背着父亲的月琴,沿着新修好的公路,重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大凉山。

大凉山山脉连绵

再回到大凉山,阿铁说日开始了自己的寻找,跋山涉水,去到每一个村庄,搜寻那些散佚的古老的彝族旋律,收集、整理、传唱。“哪个老年人唱的最好,哪个地方有说唱的一些史诗、诗词,哪些地方有月琴弹得好的人,我经常去拜访他们。”

阿铁说日已经搜集整理了1000多首彝族传统民歌,他将这些曲子分门别类,集册归纳。

令他惆怅的是,儿时“人人能琴,户户能歌”的场景早已不再,年轻人已经不再吟唱这些动人的歌谣,唱童谣的孩子更是越来越少。

“布拖县是我们大凉山的‘口弦之乡’,他们制作口弦是最好的,他们懂最基本的音乐知识,现在可以把口弦做成钢琴上的各个音。”阿铁说日说。

彝族民间艺人正在制作口弦

渐渐地,一个念头浮上心头。

2015年春天,已经是月琴州级非遗传承人的阿铁说日将一张招生海报贴在了县文化馆的布告栏里:“童谣传习班”招生,热爱音乐即可报名,不收学费。

阿铁说日在美姑县文化馆教孩子们音乐

这些流传超过百年甚至千年的童谣是大山的赐予,它就在那里,等着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吟唱。阿铁说日想把这些母语的歌谣种进孩子们的心里,一代代传唱下去。他相信这一个个美好律动的音符,就像彝族火把节上跳动的火苗,能照亮大山的孩子心中的梦想。

她凭借月琴走出了大凉山

“大凉山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藏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的那个暑假,叶春雨在家乡美姑县文化馆的布告栏里,看到了“童谣传习班”的招生海报。

叶春雨成了第一届童谣传习班的学生,学唱彝族童谣和弹奏月琴,很快她成为阿铁说日最得意的学生。六年后,凭借优秀的演唱和月琴演奏技能,她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成为这个专业招收的第一个大凉山彝族学生。

叶春雨(左)

叶春雨:如果没有音乐的话,我是不可能在这个地方的。考这个学校的时候,表演了演唱之后,老师就问你有没有其他特长,我说我会弹月琴。当时我表演月琴的时候,老师们的表情非常惊喜。

再开学就是大四了,叶春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表演。

见了更大的世界,上了更大的舞台。叶春雨却总是想起小时候,跟着阿铁老师下乡演出时大凉山的小小天地。

叶春雨:跟着阿铁老师四处去表演,农村下乡,觉得很快乐。那些人的那种掌声,对我来说,那种感觉就很不一样。大凉山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藏的地方,我还挺想回去采一下风,听一下那些歌,就会觉得心里面很有力量。

叶春雨(左)下乡采风

童谣传习班不仅教授音乐

更是孩子们的庇护所

阿铁说日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精神状态会特别棒。音乐都是来自生活,童谣也一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