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皋:中国绘本第一人,黄永玉看到她的画,感叹:湖南有福了

2021-05-29 10:45:08 作者: 蔡皋:中国绘

艺术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那么的神秘而遥不可及。艺术家总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艺术就是生活,它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当我们铆足了劲儿去发现所谓的艺术,又总是碰一鼻子灰,好像我们不仅找不到艺术,连每天的生活都有些摸索不透。

而当记者问到一位把平凡生活过得如诗如画的老奶奶时,老奶奶答道:“平凡、平淡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行的。它有很多灰色,但灰色里还是有缝隙,可以长出很奇异的东西出来。就像屋顶可以栽花一样,你有一盆土,你就要把希望搞下去。”

是啊,生活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会变成不同的样子。而在老奶奶的眼中,生活没有因为繁琐的鸡零狗碎变得灰暗、无趣,偶尔的放空会变得乐趣横生,仿佛是布满灰尘的窗缝中流出来的一丝阳光,又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满怀期待,而把一切灰暗与阳光都谱写成一首灵动的乐曲。

简言之,生活会枯燥无味还是天马行空,全凭自己掌控。

她很普通,如一粒尘埃

蔡皋,一个几乎没有人听说过的名字。她是湖南人,1946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伴随着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期望,用尽所有力气让自己活得安逸、舒适,再无他求。

1982年之前,蔡皋的确过上了大部分人眼中安稳、平淡的生活。她在学校毕业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了周边村落里教书,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未来可期的女老师。

老师向来是各种五花八门的职业中,好感度极高的一门职业,父母希望她能够在小地方历练几年之后,调回城里做一辈子老师,蔡皋自己也感觉,这样的生活已经算是上天对她的眷顾。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蔡皋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给带跑。她每天不仅努力地去做好一名乡村女教师,还总是在看似乏味的乡下生活中努力寻找乐趣。

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推攘胡闹,在别的支教老师眼中,是坚持熬过去就可以逃离的贫苦,可在蔡皋眼中,却是难能可贵的烂漫纯真。所以她总是装作同龄人混迹在学生堆里,跟着他们做游戏,奔跑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

也许正是因为蔡皋在这样,充满拮据却又从来不曾失望的支教生活里,发现、获得了太多太多不经意间的美好,所以当她拿起画笔时,妙笔生花才显得毫不刻意。

她又十分耀眼,像一抹微阳

36岁时,正该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趋于稳定的蔡皋,转战去了湖南一家出版社任职图画编辑,从此,她的人生开始真正的“妙笔生花”。

蔡皋并非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但是她的一些奇思妙想,却又远胜过整日被禁锢在“专业”里的学生们。她喜欢做笔记,也就是我们当下流行的各种手帐,每天回到家里,蔡皋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把印象里有趣的事情记录在厚厚的笔记本上。

字迹不多,可能是因为形象思维太过活跃,蔡皋的笔记本上全是稚拙却十分可爱的手工图案。

她喜欢画画,只是不太确定这算不算真正的艺术,只能默默的把爱好藏在生活的灰尘中独自享受。一天,蔡皋站在一位绘画大师旁边帮忙打下手、画板报,大师一句鼓励,让蔡皋勇气大增,她决定,既然深爱,又何必遮遮掩掩最终淹没在尘埃里。

她把记忆中值得留恋的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成了一幅幅连环画,印订成册,让自己心中的美好永远的留在了一张张质朴的白纸上。随着创作热情的不断高涨,蔡皋在自己的创作得到回应之后,直接辞去了原本的编辑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在了绘画书本读物的创作中。

《美丽的小花园》、《不当小气球》、《七姊妹》、《海的女儿》、《晒龙袍的六月六》……蔡皋从一名湖南师范院校毕业的人民教师,变成了一位画家。不过在蔡皋看来,她只是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从自己的绘本读物中,孩子们应该更加受益匪浅。

蔡皋的画面中,没有传统绘画中的写实与抽象,她总是站在孩子的视角,用最模糊、稚拙、甚至歪歪扭扭的笔触来抒写情绪。

《晒龙袍的六月六》一出版,著名画家黄永玉感叹,“湖南有福了”,画面总是充斥着大红大绿,是很多绘画大师都不愿轻易触碰的一种配色方式,蔡皋却在粗狂而不加雕琢的笔触中做到了温馨与淡雅的高度和谐。

不过,当自己因为作品的流传而备受关注与推崇时,蔡皋表示,自己更喜欢惊喜般地遇到,而不是这种带着目的大肆吹鼓的宣传,言过其实的夸奖会让自己感到羞愧。可读者感叹,“虽然都是插画,却有一种想要朗读的冲动”,蔡皋老师的绘画作品寥寥数笔,却总能道尽无数温情。

1993年,蔡皋的儿童绘本读物《荒原狐精》荣获第十四届拉迪斯拉伐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有人问道,为什么画面中小孩的眼睛,有时是蓝色有时却是黑色。蔡皋回答,“因为孩子的心灵干净,眼睛澄明如湖水,能鉴照妖怪的本来面目。”

蔡皋在解释自己的作品时,全然不像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反而像是自己绘本中眼距极宽、脑洞极大的三岁小儿。这种天真烂漫的艺术心智让她与同龄人看起来格格不入,却也同时赋予她更多地走进绘画、享受绘画、用绘画来叙述生活的能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