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燕郊首富”之称的实控人李福成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6月11日晚间,福成股份披露了李福成短线交易的细节:通过控股股东福成集团的两位员工张明玉和李军两个马甲账户,出资5000多万元,交易自家股票,浮亏2000多万元。
令人不解的是,在通过马甲账户进行短线交易之前,李福成却抛出了巨额减持计划,而最后却进行了完全相反的操作:减持计划内不但没有减持一股公司股票,却反而通过马甲账户大举增持公司股票。而这一系列令人迷惑不解的操作背后,李福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获利20多万元 浮亏2000万元
根据公告,李福成共为两名员工提供了5143万元买卖自家股票。其中,张明玉自2018年2月至8月期间,通过二级市场累计买入公司股票3500760股,成交金额约3450万元;李军自2018年2月至5月期间,通过二级市场累计买入公司股票1644870股,成交金额约为1693万元。
2018年2月13日,张明玉卖出公司股票56600股,成交金额约57.68万元,获利约2.83万元;2018年8月8日、9日,共计卖出公司股票102800股,成交金额约118.15万元,获利约18.50万元。也就是说,通过上述两拨短线交易,张明玉共获利约21.33万元。至此,张明玉还帮李福成代持3341360股。
与张明玉不同的是,李军买入后就没有再卖出过,帮李福成代持的股份数量始终为1644870股。也就是说,张明玉和李军共帮李福成代持4986230股福成股份股票。而合并计算后,李福成持有的福成股份股票数量也从128137155股升至133123385股,持股比例则从15.65%上升至16.26%。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获悉,大股东福成投资集团的一名董事叫李军,而张明玉具体担任什么职务没有查到。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份的股东、董监高,将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或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公司已收到李福成上缴的22万元,公司将根据监管机构处罚结果确定准确数据,进行多退少补。
实际上,与李福成通过张明玉的马甲账户套现的21.33万元相比,其持股的部分亏损更大。在李福成通过马甲账户短线交易期间,福成股份的股价在9.40元/股到10.27元/股之间徘徊,而目前福成股份最新的收盘价仅剩5.65元/股,按照中间价估算的话,李福成的浮亏在2000万元以上。
减持变增持的迷惑操作
短线交易并不少见,理由则多为不熟悉规则或交易失误,而像李福成这样通过马甲账户秘密进行短线交易的却不常见。更加诡异的是,在短线交易之前,李福成还抛出了巨额减持计划,而其实际操作却恰恰是增持。这番自相矛盾、大费周折的操作背后,真实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具体来看,2017年10月19日,福成股份公告称,李福成计划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25%的股份。减持的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增加市场流动性。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李福成计划减持的时间区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至2018年4月26日之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至2018年5月13日之前,并且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也就是说,李福成的减持时间区间和其通过两个马甲账户进行短线交易的时间区间是重合的。而在这个重合的时间区间内,李福成不但自己没有减持,反而通过两个马甲账户进行了大幅增持,而只进行了少量的卖出。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整个减持计划结束后,李福成自己也没有减持过哪怕一股。
那么,问题来了,在减持计划内,李福成通过马甲账户进行反向增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托住股价方便在大宗交易过程中卖个好价钱吗?还是一边用马甲账户拉高股价一边用自己的账户进行减持呢?如果要减持,又为什么不自己直接减持,而要通过马甲账户以违规短线交易的方式进行减持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福成披露减持计划的2017年10月19日,福成股份的股价是11.01元/股,而短线交易开始的2月初,福成股份股价则已经跌到了9元/股附近。或许是股价的大幅下跌让李福成把减持改成了增持。但问题又来了:既然想增持,为什么不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呢?